

经营现金流量与营业收入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两个关键指标,它们分别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及收入实现情况,但计算基础和实际意义有所不同。
首先,现金流量是基于收付实现制,强调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只有当企业实际收到货款时,才会计入现金流入,而实际支出的款项则计入现金流出。计算公式为:经营现金流量=税后净经营利润+折旧,其中,税后净经营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付现成本的差额,再扣除税率影响;折旧则作为非现金支出,通过税率调整后计入。
相比之下,营业收入遵循权责发生制,即根据交易发生的时间确认收入,而不一定要求立即收到现金。例如,即使商品已销售但客户未付款,营业收入也会计入,尽管此时并未带来现金流入。营业收入的计算方式直接基于销售量和服务量,例如产品销售收入、服务收入等。
营业收入涵盖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反映了企业主要业务和辅助业务的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日常经营的核心收入,如制造业的产品销售或服务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而其他业务收入则包括非主营业务带来的收入。
总结来说,现金流量侧重于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收支状况;营业收入则关注企业的收入确认,即使没有立即现金流入,也会计入,它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总收入。两者在理解和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时,各有其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