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鲱鱼招股书,是指在企业计划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时,向潜在投资者展示的初步定价和信息披露文件。这份文件通常采用红色字体印刷,因此得名。它是在1933年美国证券法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规定下产生的,旨在保护投资者权益,区分初步招股书(PreliminaryProspectus)和最终招股书(FinalProspectus)两个阶段。
如果发行商的最终定价高出“红鲱鱼”建议价格的20%以上,SEC会要求企业再次向所有投资者分发招股书,让投资者有足够时间评估定价合理性。48小时后,只有在SEC批准后,公司才能正式进行登记和上市。这一过程旨在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2012年,中国的新股改革引入了“红鲱鱼”概念,借鉴了美国的做法,即通过多次询价来提高信息披露的充分性,而不是简单地设定价格上限。这一改革不仅涉及券商的自主权,还关系到新股发行的流动性增强、询价各方约束机制的建立,以及发行审核的核心环节。
证监会代表表示,在市场成熟之前,必要的行政干预是必要的,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行政干预将逐步减少,最终形成更为成熟的市场机制。这一转变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为投资者和发行人提供了更为公正和有序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