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分数表示方式独具特色,主要采用汉字记法和筹算记法两种。
汉字记法在《九章算术》中被系统阐述,将分数概念以“…分之…”的形式表达,早期的数学文献中对此已有明确记载。这种方法通过文字直接描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关系,直观明了。
筹算记法则更具有操作性,利用算筹进行除法时,通过“商”、“实”和“法”的排列组合,自然地展现出分数的结构。这种记法在公元3世纪已被广泛应用,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卓越的数学智慧。
分数本身是整体的局部,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分数或部分,如分子/分母形式。它在古埃及、巴比伦、希腊、印度等地都有不同的记号和形式,如古希腊的L符号和古印度的类似筹算的记法。阿拉伯人海塞尔和斐波那契的贡献也标志着分数记法的逐步发展。
直到15世纪,现代分数算法才逐渐形成,而斜线“/”的引入则提升了分数的易读性。如今,尽管印刷书籍中仍保留了多种记法,但斜线形式的分数符号已成为了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