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在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时,存在外部经济?
1、不是在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时,存在外部经济,而是当私人收入的“收益”大于社会收入的“收益”)。一般而言,在外部经济条件下,私人活动水平往往低于社会所需的最优水平; 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往往高于社会所需的最优水平
2、外部经济是指由于消费者或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
拓展资料:
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提高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益;劳动力市场供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前两者称为金钱的外部性(pecuniary externalities),后者被称为技术外部性(也称“纯”外部经济)他并不与收益递增的市场结构有关。理论内容:
1、高新技术企业和R&D企业在缺乏知识产权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不能获得由于技术知识外溢所损失掉的全部报酬,企业会减少风险投资或不愿意进行技术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和战略干预,对那些高技术企业和从事R&D企业进行资金补贴;
2、一个垄断竞争的中间产品部门的经济技术外溢可能会导致下游产业出现外部效应,如果这些中间产品进入贸易,这种外部效应就会国际化,此时就需要政府出面给予这些中间产品部门以资金支持;
3、产业间存在外部经济效应,即一种产业对于另外一种产业的支撑效应,例如,如果半导体产业能够导致计算机、飞机等产业产生更高的生产力。这时就需要政府对能够产生强大外部经济效应的产业给予一定程度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