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出现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行为,或给银行造成重大的损失等达到解除劳动合同条件的
2、 一级柜员经待岗培训后仍然达不到上岗要求的
综合柜员制是指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柜员在其业务范围和经营权限内,由单一柜员或联合柜员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并独立或共同承担相应责任的服务模式。柜员系统的基本形式是单人临时柜台,独立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拓展资料:
综合柜员系统特点:
1、拓宽柜台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综合柜员系统实施后,各综合柜员系统使用自己的电脑号和密码,独立开展会计、出纳、储蓄等多种业务。
2、深化集约化管理内涵,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了综合柜员系统,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转移到大城市时业务量的损失,即在少提现或不提现的前提下,还可以减少人员,提高效率;或者在不减少业务量的情况下节省人力资源的使用。
3、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由于全面柜员制度下员工职责更加明确,对柜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路径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考核,以及充分的电子监控和日终集中岗位审核,避免了工作责任感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员工素质的提升。
4、提升一线竞争力,适应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可以抓住实施综合业务系统的机遇,全面调整柜台业务前后台的劳动力组合和业务流程配置模式,扎实实施综合柜员制度,扩大柜台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要求。
综合柜员系统形式
1、支行营业部“二合一”综合柜员系统模型。这种“二合一”模式,是将原有的四个会计窗口和六个出纳收款窗口合并为现有的六个“收款记账柜”,取消原有单一的会计记账柜,基本实现会计与出纳一体化。
2、银行网点“二合一”综合柜员系统模型。这种模式比较普遍,即综合柜员系统从原来的出纳储蓄“二合一”模式或记账储蓄“二合一”模式,进入了记账储蓄“二合一”模式。储蓄,即会计和储蓄业务通过“232共享器”自由切换,在一个终端上完成两套会计和储蓄业务的处理。
3、银行网点“三合一”综合柜员系统模型。目前,商业银行研制成功的“三端交换机”为综合柜员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合一”综合柜员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和综合柜员系统在实践中应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