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联邦德国(西德)1950年发行的10芬尼硬币。硬币正面是面值“10PFENNING(10芬尼)”,背面是5片簇生的橡树叶。硬币材质是铜。全新一枚在邮币交易市场上价值8元人民币左右,流通品相(8品)价值3元人民币左右。
硬币指以坚硬的物料(通常是金属)制成的货币,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优点。相对纸币,硬币的面值通常较低。一般货币用途的硬币是由非贵重金属(如铜、镍)铸造,由政府发行,一般为辅币,其面值通常是靠法律规定。非货币用途的硬币,如古中国的花钱、纪念币、游戏代币等。收藏性的硬币则多以贵重金属(如金、银)铸造,这些硬币带有内在的价值,因此其价格与发行者无大关系。最早的金属铸币是商代的宝德铜贝,距今已3000多年。
拓展资料:
一、区分流通币与收藏币
准确的原始资料应是主权发行机构发行时的公告(或说明)。不少国家(地区)也定期出版收藏币(纪念币为主)图册。但在一般钱币目录(手册)中并未明确加以区分,以下判据可供参考。
1.材质。收藏币多为贵金属。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没有流通金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没有流通银币。
2.发行年代。收藏币一般只有一个特定发行年代,成组收藏币(如生肖币,保护野生动物币,奥运会币)常有不同发年代。而同一面值同一图案流通币常连续多年发行。
3.发行量。发行总量在万枚(0.01百万枚)以下的大体不会进入流通领域。但发行量达百万的也可能是收藏币。
4.品相等级。精制级为收藏币。
5.交易价格。交易价格中只有未流通级和精制级的大体是收藏币。交易价格中有极美级。优美级以及更低等级的大体是流通币。但有极美级的也可能是收藏币,因在交易过程中币品品级降低。交易价格中只有未流通级的也可能是流通币,因为该币刚刚发行,流通时间很短,还没有形成极美级或优美级交易价格。
总之,收藏币与流通币的区别必须综合判断,而且常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