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的折价发行以及付息频率的改变会对债券价值产生影响。当债券的付息频率提高时,尽管实际利率看似上升,但按照更高的利率计算的债券价值并不一定增加,反而可能会下降。这是由于债券价值的构成包含两部分:利息的现值和本金的现值。
利息现值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而逐渐增加,但由于债券可能处于折价状态,即票面利率低于必要的投资回报率。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利息增加,但由于本金现值的减少幅度更大,总体上债券价值会下降。相反,如果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必要报酬率,即溢价状态,利息现值的增加会超过本金现值的减少,导致债券价值上升。
举例来说,如果票面利率低于10%,半年付息的债券与每年付息的债券相比,其价值会更低,这是因为半年付息的债券在同等条件下,利息现值的贡献相对较小,无法抵消本金现值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平息债券,如政府和企业发行的大多数债券,会在发行日和到期日之间定期支付利息。债券的价值取决于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其中,m(每年付息次数)、I(每年应付利息)、n(到期年数)、i(必要报酬率)和M(面值或到期支付额)都是影响因素。
因此,对于折价发行且付息频率增加的债券,其价值下降是由于折价状态下利息现值增加的幅度小于本金现值减少的幅度,而非单纯利息频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