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出版社的性质主要分为两类:公益性和转企改制的。公益出版社数量相对较少,如人民出版社、盲文出版社和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社,它们属于事业单位范畴。而绝大多数出版社,包括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等,经过改革后转变为国有企业。
出版社是一种专门从事图书、杂志、报纸、电子出版物等版权物品出版的商业机构,国际知名出版社如中国大陆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台湾的东立出版社,以及日本的集英社、小学馆等都是这类组织。
从法律角度讲,2017年实施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规定,出版社的标准英文名称为Press或PublishingHouse。事业单位则是一种由政府出资设立,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通常带有中心、所、站等字眼,如会计核算中心、质监站等,它们接受政府指导,但与政府机构有别,财政支持方式多样,如全额拨款、差额拨款或自筹资金。
总的来说,出版社中的大多数已经转变为企业性质,而极少数公益出版社则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运营和管理与企业有所不同,但同样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