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使用医保卡,不过是不能用社保报销的。
在医保定点药店买药,是可以用医保卡报销的,但还需要具体看看你买的是什么药。
一般药店里的药分为两大类:医保目录药品、非医保目录药品。其中医保目录药品又包含了医保甲类、乙类、丙类3种分类。
甲类药物是可以100%全部计入报销范围,乙类按一定比例计入,丙类全自费(不计入报销)。
其中,甲类目录是全国统一的;而乙类目录,各省市可以做不超过15%幅度的调整。这就意味着,每个省市的报销范围会有一点点的不同哦!
温馨提醒:各省市调整增加的乙类药物只能在当地报销
要知道,医保目录药品进入各省医院及药店是需要经过投标,最终生成统一的医保支付价。所以无论是在医院还是药店购买,都是根据统一支付价来进行结算的。
拓展资料:
医保报销的形式跟医疗险很比较像,都有免赔额(医保叫“起付线”)、固定保额(医保叫“封顶线”),还有规定的报销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
报销额度=(花费总额-起付线-自费)x报销比例
医保报销的治疗花费主要限定在医保目录内,只有在医保目录内的药品、治疗项目才可以报销。
但实际上,各地区对于一些不在医保目录内的治疗会有特殊规定。
比如在抗癌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之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保,对癌症治疗都额外设置了一定的报销比例。
另外,医保起付线、报销比例、报销封顶线每个地区、每类医保都不一样,通常都在40%~80%以内,个别大病会提高到90%。
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咨询当地社保局。
在实际使用医保的时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享受到医保报销。
有医保卡的时候,在划扣医保卡的同时,会直接在系统内部把报销的、自费的金额一起划掉。
在医院退回的单据里,除了项目缴费明细外,还会列出自费、报销的实际金额。
没有医保卡的时候,报销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你要先给钱,再拿着医院退回的单据去当地社保局申请报销。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它甚至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