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论:2008年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过度借贷和次级贷款的泛滥所引发的,这些贷款被资产证券化以降低风险,但最终未能实现。失败的资产证券化导致房屋市场崩溃,引发了次级房屋信贷危机,银主盘大量抛售,房价大幅下跌,为后续危机埋下隐患。
危机首先冲击了直接与房地产相关的公司,如北岩银行和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以及贝尔斯登等按揭证券化金融机构。印地麦克银行因信贷紧缩和房价下滑而被接管,金融市场随之动荡,投资者对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产生怀疑。
9月7日,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接管,但危机并未停止,反而波及到非房地产关联的普通信贷和大型金融机构,如雷曼兄弟、美国国际集团等,它们持有的与房地产按揭相关的收益资产变得脆弱。
这场危机源自次级房屋信贷市场的信任破裂,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和美国货币的推波助澜,使得金融危机迅速扩大,从美国扩展到全球。金融机构的破产和接管成为常态,其严重性和影响之深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整个过程显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从过度借贷到信贷危机,再到全球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其影响深远且难以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