冝字古同“宜”:yí。组词:冝决
、冝测、冝察、冝视、冝验、冝定等。
夬卦五阳在下,一阴在上,诸阳继续长进,就要把一阴决去。但小人在君侧用事,要把它决去也不容易,需将其罪恶公布于众,以至诚之心号召众人而心存危厉。决去小人,虽不可从从戎尚武,但需采取行动,因为小人不会自行决去。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彖传》说:夬卦,决断之义,刚强君子要决断阴柔小人。
用刚健令人心悦诚服,用果决令众物协和,“在君王朝廷上公开小人的罪恶”,是因为阴柔小人乘凌于五个刚强君子之上。“以至诚之心号召众人而又心存危惧”,说明心存危厉才能广大为夬之道。“从自己的封邑开始告诫人们警惕小人,不利于兴兵出师”。
是因为从戎尚武使得夬道穷困。“利于有所前往”,是因为刚强需成长到能制胜阴柔才算终结。夬卦阳长阴衰,有刚决柔之象,所以卦名为夬。夬卦下体为乾为健,上体为兑为悦,健而悦,亦决而和。刚即要决柔,又要方法得当。小人乘凌于君子之上,君子需决去小人。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三以刚居刚,居乾体之上,刚亢外露,心中决去小人的意向表现在脸面上,其结果必凶。但如果九三有决去小人之志,却表面缓和,独自与上六正应。
上六是兑卦的主爻,泽上于天而成雨。九三与之相应,好像被上六之雨濡染,与之同流合污。但其实是和而不同,“君子夬夬”之志不变,即便众君子误解甚至“有愠”于它,但只要最终能把小人决去,最终必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