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风轻拂,胧月映照,正是清明之夜。夜色中,碧绿的砖砌与红色的轩廊,勾勒出刺史家的豪华。我独自环绕回廊,行走间时行时歇,远处弦管声起,暗中赏花,别有一番情趣。
清明时节,古时有众多习俗,其中包括射柳、打秋千、踢蹴鞠、放风筝等,现今多已失传。当时,清明节最为盛行的是行秋千,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以此为乐。女子们纷纷聚集,踏青之风盛行。
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颇为流行。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机。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纷纷走出户外,到郊外踏青游玩。这一习俗被普遍认为继承了春秋末期形成的三月上巳节的传统,上巳节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自由选择伴侣。
白居易的《清明夜》独特之处在于,虽写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了怀春少女的幽情。诗中的“又是清明过了”,让人不禁会心一笑,问:“可是愁嫁?”长大后细细回味,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充满了生活的哲理。选这首诗,是因为它的意境清朗,颜色对比鲜明却不刺眼。诗人在夜色中听乐赏花,绕着回廊行走,含蓄地表达了他闲适生活后的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