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CBI论坛上的争论焦点经常围绕着Dungeons and Dragons (DND)与一系列经典游戏的归属问题,如DIABLO、魔法门、英雄无敌等。尽管争论不断,但其实DND并非一个单一、封闭的概念,而是一个包含多个层次的体系。最内核的是核心规则,即游戏世界的运作方式,以7颗骰子产生的随机数为基础,如D20系统。这种系统决定了角色行动的成功与否,以及效果如何,体现了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和调整因素。
DND的规则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推移和版本更新,如从《链甲》到现在的3.5版,规则有所差异,不同版本的游戏体验截然不同。DND的设定和背景则提供了游戏世界的具体内容和故事背景,如种族、职业、魔法、怪物等,这些元素可以单独存在,但只有与核心规则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龙与地下城”体验。
很多游戏虽然采用了DND的元素,如《暗黑秘影》和《魔兽世界》,但并非完全等同于DND。《暗黑秘影》虽有DND的影子,但《EQ》和《魔法门》系列则并非DND。DND的影响力广泛,从桌游到电影、动漫、小说等都有其痕迹,但商业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艺术上的成功,比如角色扮演理论就曾被批评为“渣”。
总的来说,DND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允许各种创新和改编,但它也代表了角色扮演游戏的某种基础和理念。与其纠结于DND是什么,不如欣赏其带来的游戏乐趣和艺术创作。市场和玩家的需求不断变化,DND也不断适应,这是一个动态且包容的游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