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省是指哪三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0-13 08:07:51
文档

三省是指哪三省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决策、审核和执行),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三省,是中国古代的官制制度,肇始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辽沿用。中书省,置中书令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称右相。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称内史令。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又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称紫微令。后复旧称。门下省,置侍中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称纳言,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门下省为鸾台。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黄门省,侍中称监,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左相。尚书省,尚书省置
推荐度:
导读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决策、审核和执行),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三省,是中国古代的官制制度,肇始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辽沿用。中书省,置中书令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称右相。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称内史令。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又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称紫微令。后复旧称。门下省,置侍中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称纳言,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门下省为鸾台。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黄门省,侍中称监,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左相。尚书省,尚书省置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决策、审核和执行),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三省,是中国古代的官制制度,肇始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辽沿用。中书省,置中书令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称右相。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称内史令。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又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称紫微令。后复旧称。门下省,置侍中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称纳言,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门下省为鸾台。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黄门省,侍中称监,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左相。尚书省,尚书省置令1人,正二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称中台,废尚书令,改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改称文昌台,不久再改为文昌都省。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称为都台,长安三年(公元703年)称为中台。

文档

三省是指哪三省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决策、审核和执行),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三省,是中国古代的官制制度,肇始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辽沿用。中书省,置中书令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称右相。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称内史令。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又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称紫微令。后复旧称。门下省,置侍中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称纳言,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门下省为鸾台。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黄门省,侍中称监,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左相。尚书省,尚书省置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