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描写草原的枯黄萧条的古诗 1、《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敕勒歌》【南北】无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塞上行》【唐】鲍溶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6、《边方春兴》【唐】高骈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2.描写草原的枯黄萧条的古诗 1、《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敕勒歌》【南北】无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塞上行》【唐】鲍溶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6、《边方春兴》【唐】高骈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3.描写“秋天衰败、萧条”的诗句有哪些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4.关于小草的诗句有哪些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唐 · 杜甫《春望》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3、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兴庆官和甘露殿,处处萧条,秋草丛生。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译文: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5、风吹草低见牛羊 —— 南北朝 · 佚名《敕勒歌》
译文:说是那草原上的草很高,把牛羊都盖住了,风吹开草,牛羊露出来那一种景象。
扩展资料
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Herb),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
但是偶尔也有例外,比如竹,就属于草本植物,但人们经常将其看做是一种树,因为它们又高又粗。但实际上,它们是因为特殊的气候而形成的。
草和庄稼一样,需要有一定的矿物质养料才能长得好,但平时很少有人给草施肥。冬天把草烧成灰,其中的矿物成分保留在灰中,灰可以随着雨水渗到土壤里,这样,矿物质又回到土里,就好像施了一次肥一样。
草在春天萌发生长时就可利用它们,所以烧过的草坪会比没有烧过的长得好一些。烧草坪还有消灭害虫和病菌的作用。把害虫和病菌同草一起烧掉了,这样,就减少了春天的病虫害。
有人会问,烧草坪会把草烧死吧?其实,烧掉的只是草枯黄的叶、茎,长在土中的地下根是不受影响的。春天来了,草还能照旧生长。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写的就是这种现象。
参考资料:草-百度百科
5.求形容环境一片萧条的诗词 要带伤感色彩的 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
惹残烟。
凄然。
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间。
当时宋玉悲感,
向此临水与登山。
远道迢递,行人凄楚,
倦听陇水潺湲。
正蝉吟败叶,
蛩响衰草,
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
风露渐变,
悄悄至更阑。
长天净,
绛河清浅,皓月婵娟。
思绵绵,
夜永对景,
那堪屈指,
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
绮陌红楼,
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
当年少日,
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
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别来迅景如梭,
旧游似梦,
烟水程何限。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追往事、空惨愁颜。
漏箭移、稍觉轻寒。
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对闲窗畔,
停灯向晓,
抱影无眠。
6.含有草的诗句 1、《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2、《敕勒歌》
南北朝: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3、《草》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4、《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5、《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7.关于小草的诗词,名句,或文章. 古诗中草的形象 自然界随处可见的小草很早就走入中国古典诗歌中。
早在《诗经》里就有近十处出现了草的身影。当然,这时还主要是用草来起兴。
比如“野有蔓草”、“何草不黄”等。在《楚辞》中,草的出现就更显为频繁。
从屈原作品开始,就形成了“美人香草,以喻忠贞”的传统。这一传统在 中国诗史上影响深远。
如“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香草为君子,名花为长卿”(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屈原以芳草喻贤才君子,而以萧艾比变节退化了的人才。王维诗比喻更为明显,无须诠释。
再如孟浩然诗句“欲寻芳草去,惜与古人违”(《留别王维》)和文天祥诗句“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端午感兴》),均以芳草比喻自己追求的理想:孟浩然期望归隐,文天祥希冀复国。《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此后,草又成为寄托离别情怀、怀人思绪的物象。在江淹《别赋》中就有这样的描写:“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军南浦,伤如之何!”这一意境常常在古诗中出现。
比如:“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谢眺《酬王晋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诗人着眼于草每到春来总要重现新绿,好像回归一样,所以常把草作为抒情的依托。
再如:“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顾况《赠远》)及“春水悠悠春草绿,对此思君泪断续”(姚月华《怨诗》),都是如此。绿草重生,而友人难见,诗人对此难免顿生惆怅,悲伤断肠。
所以古典诗词中,经常看到“芳草”与“断肠”联系在一起,如“庭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韦庄《谒金门》)、“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还有一些诗词尽管同样是借草寄托离情,却并非着眼于春草重生像回归一样,即由草的“归”联想到人的归,而是又有新的立足点。
比如,汉乐府“青青河畔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