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统计测量工作精度,经过判读之后的数据会以村为基础单元进行出图,再分发至有粮食种植的每个行政村手中,由基层统计所和村统计人员进行现场复核,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目前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的统计调查已经实现了‘天空地’一体化结合的方式。即天上利用多源卫星遥感,空中采用无人机,地面应用配备北斗功能的PDA开展对地调查,农业统计数据获取方式和质量都得到了保障。”
工作人员介绍道,近年来对地调查的数字化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北京调查总队开发出专用的手机APP,基层统计调查员通过手指“点一点”,就能够准确定位和了解需要进行调查的样方地块信息。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抽样村的一个样方地块,农业调查APP在200多亩的样方地块上自动计算出了5个取样点。在北斗导航指引下,调查员逐个来到每个取样点,利用10平方尺的正方形测规进行采样。
据了解,测规里的样本麦穗采集后,还要进行晾晒、脱粒、水杂测量、称重、合理扣除耗损,然后如实填入样本标签。按照样本标签填入的各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审核、上传、计算,从而得到小麦的亩产。
拎着从样方点上割下的麦子,统计所的工作人员露出了笑容:“这片样方地块的粮食产量亩产保守预估也有700斤以上了,可能达到800斤,看来今年收成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