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
师范类专业认证根据第一、二、三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组织实施方式,设置了相应的认证工作程序。
第一级采取网络平台数据采集方式,对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信息进行常态化监测。
第二、三级采取专家进校考查方式,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周期性认证,认证程序包括申请与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结论审定、整改提高7个阶段。
意义:
一要全员更新理念。各专业要多沟通、多联系、多学习、多借鉴;要与基础教育多联系,了解行业需求,发展要求、建立密切合作,紧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形式。
二要梳理逻辑关系。各专业负责人要进一步分解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深入挖掘有效支撑材料;全体教师要了解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要把师范认证理念和标准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培养质量。
三要凝练专业特色。应紧密结合所处地域、平台、科学研究情况继续总结经验,广泛发动教师集思广益寻找亮点,凝练特色。
四要全面做好准备。首批参加认证的专业要做好预认证和正式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自评报告,细化标准、统一格式、把控细节、聚焦特色。其他专业要尽早进入认证准备状态,按照认证要求与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
以上内容参考:外国语学校-师范专业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