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描写:《月迹》一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文中,作者借助竹帘、镜子、桂树、酒杯、葡萄叶、瓷花瓶、爷爷的锨刃儿、小河、孩子的眼睛、沙滩等事物,清晰地描绘出月亮移动的踪迹。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月亮在课文中象征:
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是我们心中的理想。“月迹”是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作者含蓄地告诉我们:对于美好的事物,只要努力去追寻,就能得到它。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中秋夜,我们在院子里盼月亮。
第二部分(3~23自然段)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自然段)写我们在沙滩上寻月,并发表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