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菲定律”: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在数理统计中,有一条重要的统计规律: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为p ( p >0) ,则在n次实验中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pn= 1 - (1 - p) n。p无论多么小,当n越来越大时,pn就越接近1。由此可见,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
或者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有人按照错误的做法去做,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这就是“墨菲定律”,即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有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的。
2、“破窗理论”: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
3、“木桶定律”:齐心协力、持续改进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管理学上最知名的法则“木桶定律”。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我们要连续不断地进行危害识别,不断地找出最短的那块木板,及时地进行修补,持之以恒地予以危害识别,通过风险控制达到安全状态。
我们在补齐了短板之后,旧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隐患还会产生。所以,危害识别必须动态连贯,才能保证管理的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像一个完整的木桶,需要各个部门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如果团队协作出了问题,就像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一样,满桶的水还会漏走。
4、“热炉法则”:惩前毖后、赏罚分明
当人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罚。热炉法则是指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制定科学严密的惩罚制度,就像滚烫灼热的火炉一样,让人望而生畏,不敢触犯,从而达到维护管理秩序的目的。热炉有四个特征:任何人触犯热炉都会被灼伤、任何时候触犯热炉都会被灼伤、以任何方式触犯热炉都会被灼伤、不必触犯到热炉便会感受到其危害。大多数企业都在安全管理中建立了有效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
5、“格瑞斯特定理”:起于目标、赢在执行
如果把企业成功的过程比喻成修建房屋,那么杰出的策略就好比美妙的设计蓝图,而执行就好比建筑过程中的添砖加瓦,万丈高楼纵然是平地起,没有修建的过程也无法“起”。因此,策略就像企业成功的蓝图一样,为企业指出方向,而执行则使这张蓝图变为现实。由于一直以来管理思想过于强调决策的重要意义,导致在企业内部执行力的严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