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刘健的第一部动画长篇《刺痛我》便入围了法国昂西动画节最佳动画长片奖竞赛单元,更在各大动画电影节频获大奖。7年之后,他的第二部动画长篇《大世界》,入围当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争夺,并获得当年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在近年来势头生猛的国内独立动画领域,刘健是其中的佼佼者。
眼前的刘健,一如在那些电影节上的标志造型:短短的髭须,文气的眼镜,不过看上去更加安静。谈起从国画到动画的转型,一切对他来说都很自然。
刘健最早接触到动画,还是在1998年,他在南京一家动画代工公司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199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他,作品已在“偏执”当代艺术展、“It’s me”作品展上崭露头角。经历了上海美影厂的辉煌。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动画,面临来自日本、美国的动画冲击,陷入前所未有的断档期,国内动画人很多时候靠为外国动画做代工生存,那也是一个动画加工片的时代。“对方把剧本、人物设定、分镜这些前期都已经完成了,分镜之后,就开始画原画、动画、设计稿。
加工便属于工作量最繁杂、劳动密集型的中期阶段。我做的工作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绘制动画人物后面的场景。”刘健说。当时做加工片收入不错,不过刘健在那里只干了一年多。像国内许多动画代工公司一样,那家公司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