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受灾严重程度相比,“山西暴雨”的网络热度却并不高,一个网络新词“无人问晋”应运而生。受灾程度与网络热度的不对等缘何而来?
一位媒体相关研究专家分析,信息传递的滞后性或许可以说明部分原因。首先,在网络时代,媒体在灾害发生时起到的信息传播作用不容忽视。
“尤其是当地官方媒体,应当及时把受灾真实情况传递给大众。通过丰富的新媒体作品呈现受灾情况,从而引发人们关注,吸引更多人力物力投入到救灾之中。切勿‘报喜不报忧’,只表现官方程序性报道”。
10月12日,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桥东村,7日出现的汾河新绛段决口已在24小时后成功合龙。土坝上,20台水泵正在日夜不停地进行抽排作业。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巡视,每当走到合龙位置,他总会格外仔细地沿着坝边查看,不时用脚踩一踩感受土质的虚实。
往日,堤坝与河流之间仍有大片空地,附近村民在此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如今已是一片汪洋,仅有个别庄稼顶部露出水面。决口位置曾埋有排水管,尽管汛情之前已经封堵,在面临最高流量1125立方米/秒的洪峰过境时仍成为了洪水的“突破口”。
汛情期间,山西多处河坝决堤。除汾河新绛段,乌马河清徐段,磁窑河汾阳段、孝义段等还发生了多处决口。乌马河、磁窑河均为汾河支流。作为三晋大地的“母亲河”,汾河纵贯山西省忻州、太原、吕梁、晋中、临汾和运城6市45县,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庙前村汇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