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子夏曰:“女(rǔ)为君子儒(rú),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孔子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意思是:你要去做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那小人式的儒者。这“儒”是指受教于孔子而从事《诗》《书》《礼》《乐》之学的术士,即墨子所谓“儒士”。
关于“君子”与“小人”之辨,孔子曾留下许多名言,诸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从其主张“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来看,孔子显然最重视“义”“利”之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这就是说,在孔子看来,“君子儒”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喻于义”的行为方式。孟子所谓“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可以被看作对“君子儒”行为方式的经典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