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学习书法的路径,传统上认为应从唐楷开始,逆时间而上,先写楷书,再练习行书、北碑、汉隶和秦篆。另一种观点认为,鉴于青少年手部肌肉尚未成熟,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开始,顺时间而下,先练习行草,再写楷书。这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但我认为,由于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有本质区别,不应遵循传统的练习方法,也不必迷信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顺序。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即使写不好毛笔字,也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开始,我认为,应从青少年手部肌肉特点和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选择印刷体中的黑体字作为起点。黑体字的美感主要体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揣摩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进行刻苦练习。
2. 练字应先练眼,即认真阅读字帖。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人学习写字,并不只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挂在墙上,专心致志地观看,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释手,索性坐下读碑三天。看得越多,眼力越高,就能知道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许多同学以为书写潦草就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3. 练字应练脑或说练心。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4. 练字应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佳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佳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地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5. 练字应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像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6. 练字应练笔画。许多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