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篇
中亚土冢墓群,位于公元前 7~公元 4 世纪,分布于中亚地区,范围西起咸海东岸高地,经中部天山地区,东北到伊犁河流域,东南到费尔干纳和帕米尔。由苏联考古学家 A.H.伯恩施塔姆等人于 50 年代多次发掘。墓葬多在地表或稍挖浅坑起建,内有圆木的椁室和甬道,覆土而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坟丘,周围间或加石圈。按年代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土冢年代为前 7~前 3 世纪,主要随葬陶器和青铜制的短剑、箭镞、马具、动物纹饰牌饰物等。后期土冢年代为前 3~公元 4 世纪,据推断属乌孙遗存,可细分为早、中、晚三段,随葬品多为铁器,陶器薄壁平底,外涂红色或褐色。
中亚中石器时代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 1 万年至前第 6 千年,主要特征为细石器,包括石片石器和石叶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石刀等,可分为非几何形和几何形两类。遗址多为洞穴遗址,也有露天遗址。石器形体细小,多呈几何形。细石器较大较重,完全没有几何形工具。
中国篇
平山中山王墓,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城北的灵山下,为战国晚期中山国王陵。墓地布局和墓上建筑包括东西并列的两座大墓,封土高大,封土上建有“享堂”。随葬器物主要发现于椁室两侧的藏器坑中,包括铜礼器、陶礼器、乐器、帐构、漆器等。两墓的随葬品达 1 万 9 千余件,其中 1 号墓出土的中山王鼎壶和嗣子壶,共有铭文 1101 字,是研究中山国历史的重要史料。两墓发现的巨大山字形铜器是前所未见的仪仗性器物。
齐家文化,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命名。主要分布在甘、青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宁夏南部与内蒙古西部也有零星发现。齐家文化上承马家窑文化,展现黄河上游地区原始氏族公社解体和阶级产生阶段的生产水平和社会急剧变化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