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琵琶,作为弹拨乐器的首座,是一种木制的弦鸣乐器。其音箱呈半梨形,配备四根弦,原始的弦是由丝线制成,现代则多使用钢丝、钢绳或尼龙。琵琶的颈与面板上有用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2. 芦笙是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所使用的簧管乐器。它起源于中原,后来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其前身是竽。在贵州的许多少数民族村寨中,芦笙被广泛使用,因此这些地区被誉为“芦笙之乡”和“歌舞之乡”。
3. 箜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弹弦乐器,也被称为拨弦乐器。它最初被称为“坎侯”或“空侯”,在古代既用于宫廷雅乐,也在民间广为流传。箜篌有卧箜篌、竖箜篌和凤首箜篌三种不同的形制。
4. 笛子,又称横笛,相传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入长安的乐器。到了宋朝以后,笛子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在唐代,笛子被称为横吹,那时并没有笛膜。直到宋代,笛膜才被移至横笛上,而箫管则不再使用膜。如今,只有朝鲜箫仍然保留使用膜。
5. 腰鼓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它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很好地展现了生活的风貌。腰鼓是一种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清脆,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