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传统名吃高密炉包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它始于清代,到了民国时期,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礼物,用于走亲访友,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位于县城南河湾的林三炉包更是名声远播。高密炉包的特色在于其白而大的外观,暄软的皮面,饱满的内陷,鲜美的味道,以及讲究的挂浆和独到的火候,让人垂涎欲滴。最令人称道的是其嘎渣焦脆的口感,油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
制作高密炉包时,用料十分讲究。主要原料包括鲜猪肉、鲜韭菜、鲜白菜和上好的精面粉,辅料则包括海米、木耳及各种调料。经过精心加工,最终呈现出独特的风味。随着解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密炉包已经普及到城乡各地,成为高密人民的日常食品。
近年来,高密炉包因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价值,已经申请并获得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这不仅标志着高密炉包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地位,也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高密炉包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记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是高密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