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被称为“义绝”。
关羽,作为刘备麾下的重要将领,其忠诚和义气在整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的“义”不仅仅体现在对刘备的忠诚上,更体现在他对待朋友、对待战争俘虏以及对待普通百姓的态度上。关羽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从此生死与共,这种兄弟情谊在三国故事中堪称典范。即便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关羽也始终不离不弃,共渡难关。
在战争中,关羽的义气更是令人敬佩。他多次冒死救回被敌军俘虏的将士,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对敌军将领也表现出难得的宽容和义气。例如,在长沙之战中,他本可轻易斩杀老将黄忠,但却因欣赏黄忠的武艺和为人,放其一马。这种在战场上对敌人的尊重和义气,使得关羽赢得了广泛的尊敬。
关羽的“义绝”之称还体现在他的道德坚守上。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将领为了个人利益而频繁更换主公,但关羽却始终如一地效忠于刘备。即便在曹操以高官厚禄诱惑他时,他也丝毫不为所动,一心只想回到刘备身边。这种对忠诚和义气的执着坚守,使得关羽成为了《三国演义》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综上所述,关羽因其深厚的忠诚、战场上的义气以及对道德原则的坚守,而被誉为《三国演义》中的“义绝”。他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勇猛的武将,更是一个充满了人性和道德光辉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