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开坛:这一说法源自道教,指的是道士登坛进行法术活动。佛教借鉴并改变了这一说法,或者说是后人将这一概念混淆,用它来指代佛教法师的升座或者开始讲经说法的场景。
2. 佛教法会:有两种含义。首先,指的是佛陀在世时,佛陀说法,弟子们聆听的场景,如“楞严法会”、“法华会”、“华严会”等。其次,现代所说的法会通常是指寺院举行的与佛法相关的活动,包括诵经法会、超度法会、祈福法会、传戒法会、佛七法会等。
3. 中国法会的历史:后汉时期就有皇帝举行斋会的记录。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期,同泰寺举办了救苦斋和无遮大会,皇帝亲自讲经。此外,还有水陆会等。
4. 法会程序:常见的法会有光明灯会、报恩会、金刚禅坐会、妇女法座会、念佛会、消灾会、福寿会等。这些法会通常在农历初一、十五举行,包括僧众讽诵经典、信徒随众礼拜、法师开示佛法和用斋等内容。
5. 传授三坛大戒的法会:每年由各寺院轮流举办,目的是让有志于深入佛法的出家人,通过三师七证受持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等三大戒。
6. 正式法会:从农历元月至十二月,正式的佛教法会有弥勒佛圣诞法会、供佛斋天法会、观音菩萨圣诞法会、佛陀圣诞法会、观音菩萨成道纪念法会、盂兰盆会、地藏菩萨圣诞法会、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法会、药师佛圣诞法会、阿弥陀佛圣诞法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