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落花流水皆有情——浅析古代情诗中的“落花”、“流水”意象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0-21 06:45:46
文档

落花流水皆有情——浅析古代情诗中的“落花”、“流水”意象

意象的形成要求事物与观念之间的相似性尺链。花开时,美丽灿烂,摇曳多姿。花落时,随风飘零,纷纷洒洒。面对落花,多情敏感而又才思隽永的诗人触目感怀,形诸笔端,“落花”的意象从此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落花乘载着观念,观念在落花中永无止境地发挥作用,扩大,辐射,就在中国古代表达思妇念人怀远的情诗中形成了落花意象的凄婉与伤感。
推荐度:
导读意象的形成要求事物与观念之间的相似性尺链。花开时,美丽灿烂,摇曳多姿。花落时,随风飘零,纷纷洒洒。面对落花,多情敏感而又才思隽永的诗人触目感怀,形诸笔端,“落花”的意象从此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落花乘载着观念,观念在落花中永无止境地发挥作用,扩大,辐射,就在中国古代表达思妇念人怀远的情诗中形成了落花意象的凄婉与伤感。

一 花是美丽的代表,花谢花开是柔情的象征。她的精细、柔弱与丽质,都与女性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令人看到花就想到女人。从《诗经》开始,花就成为诗词歌赋吟咏的题材,以花喻女人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传统,许多名诗佳句脍炙人口。花给诗人以灵感,诗人给花以神魂。形成了落花的意象。
意象的形成要求事物与观念之间的相似性尺链。花开时,美丽灿烂,摇曳多姿。花落时,随风飘零,纷纷洒洒。面对落花,多情敏感而又才思隽永的诗人触目感怀,形诸笔端,“落花”的意象从此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落花乘载着观念,观念在落花中永无止境地发挥作用,扩大,辐射,就在中国古代表达思妇念人怀远的情诗中形成了落花意象的凄婉与伤感。
首先,落花意象表示伤春、惜春,感叹时光流逝,青春不复返。谢脁《王孙游》写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绿草萋萋,繁花似锦的明媚春光里,一位女子盼望远行的情人早日归来,一起赏春。她猜想,即使情人能够回来, 等他回来时, 芬芳的花儿也凋谢了,早已是“落花流水春去也, 天上人间。”(李昱《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更何况情人根本不会回来。“君归芳已歇”一句,以芳香代繁花,以繁花喻女子。女子面对香消花损, “明媚鲜妍能几时”(《红楼梦•葬花吟》) 的惜春之情充溢胸怀。花开有时, 人亦如此。女子的思人情怀像如丝的绿草一样, 剪不断, 理还乱, 而她的容颜也在思念中渐渐消逝, 充分流露了“美人迟暮”的酸楚。正如《红楼梦•葬花吟》感叹的那样“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这首诗中,“绿草蔓如丝”一句中,“丝”与“思”谐音,写出了女子情思缱绻, 蔓延横亘。“王孙游”的诗题出自《楚辞•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暗示了女子所思慕之人如“信沉了鱼, 书绝了雁”(关汉卿《沉醉东风》) , 怎“奈薄情未还。”(刘庭信《醉太平》) 而此女子也只有像落花一样粉悴烟憔。
其次,落花意象还表达了一种孤寂怜悯之感。谢脁《王孙游》一诗虽然没有交待女子所思之人因何行游在外,但是,我们可以推知由于交通、通信处于原始状态,因此,在我国封建社会恋人或者夫妇离别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无论是戍守边地,出征沙场,还是游学求官,商旅往来,都会造成大量的妻离子散、有情人两地相思的情形。因此,描写恋人或夫妇念人怀远的孤寂之心的诗歌也应运而生,而落花的意象为这种情感增添了几许凄美。
二 流水,无论是潺潺的溪流,浩瀚的大海,还是湍急的江河,都夜以继日,奔涌前行不回头。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像脱缰的野马不可遏制。面对滔滔流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在时间中前行,奔流不息,让人联想到时光的流逝。流水在空间中展开,或九曲回肠,或漫无际涯,似乎要赋予无形的时间以形象,又似乎要夸大空间阻隔的不可超越性。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流水的一去不复返和苍茫无垠都让人感到她是那么无情。这种情感也流淌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流水中激荡着的是有情人分别后思人念远的情怀,以及因阻隔而不得相见的咏叹。
首先,流水向我们展现的是离别的依依情愫和别后思念断肠的情感。著名元曲作家卢挚在《落梅风•别珠帘秀》一曲中写道:“才欢悦,早间别,痛杀俺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船儿远行,人儿离去,留下的是难以割舍的情怀,剩下的是无尽的怅惘空寂。望着离人远去,行帆隐没,只有多情的月亮,在江水中沉浮荡漾,照着江边呆望的送行人,也照着江上频频回望的远行人。此情此景,也画入了宋朝诗人姜夔《过德清》一诗中:“溪上佳人看客舟,舟中行客思悠悠。烟波渐远桥东去,犹见栏杆一点愁。”
这份愁情,就像流水一样绵延不断,随着游人的渐远而延伸,又因游人迟归而与日俱增。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以流水喻思念愁情的诗歌层出不穷。建安诗人徐干有著名的《室思》诗五章,第三章末四句是:“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宋朝宰相寇准《江南春》写道:“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萍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再如唐朝女诗人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写道:“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再如唐朝诗豪刘禹锡《竹枝词》写道:“山桃红花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朗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柔情不断就像流水不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常相思》以流水的长度测量相思的长度,他在词中写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词中“汴水流,泗水流”与“思悠悠,恨悠悠”相对,悠悠的离情别绪就像脉脉的流水一样绵长,水有了长度,思念也有了长度。然而,纵然水有长度,但她却不改奔流不止的性情,“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刘禹锡《浪涛沙》), 就像爱情与思念一样坚贞不渝。“江水为竭”, “乃敢与君绝!”(汉乐府民歌《上邪》) 。这思念的深刻,又像流水一样深不可测。白居易在《浪涛沙》中写道:“借问江潮与海深,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再如“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李冶《相思怨》)从这些诗词中,痴情女子的每份相思都是啼血的情,每份相思都是真切的爱。
因此,这种啼血思念因其像流水一样永恒,因其远渺无尽而让人愁思不尽,肝肠寸断。
宋朝词人向滈《踏莎行》写道:
万水千山,两头三绪。凭高望断迢迢路。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
步步金莲,朝朝琼树。目前都是伤心处。飞鸿过尽没书来,梦魂依旧阳台雨。
元曲作家赵显宏《昼夜乐•冬》写道:
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飘飘地乱舞琼瑶,水面上流将去了。觑绝似落英无消耗,似那人水远山遥,怎不焦?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见他来到!佳人,佳人多命薄!今遭,难逃。难逃他粉悴烟憔,直恁般鱼沉雁杳!谁承望拆散了鸾凤交,空教人梦断魂劳。心痒难揉,心痒难揉。盼不得鸡儿叫。
这两首词曲都描写了思念而不得见,青春流逝,愁情断肠的心绪,令思妇痛感时空的阻隔就像漫无边际的长江大河无从跨越。《诗经•汉广》中“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汉之广矣, 不可方思。”一唱三叹,凄苦无助而又悲壮。古往今来,多少有情人隔水相望。“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

文档

落花流水皆有情——浅析古代情诗中的“落花”、“流水”意象

意象的形成要求事物与观念之间的相似性尺链。花开时,美丽灿烂,摇曳多姿。花落时,随风飘零,纷纷洒洒。面对落花,多情敏感而又才思隽永的诗人触目感怀,形诸笔端,“落花”的意象从此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落花乘载着观念,观念在落花中永无止境地发挥作用,扩大,辐射,就在中国古代表达思妇念人怀远的情诗中形成了落花意象的凄婉与伤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