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宋朝时期官职的名称都有哪些?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0-21 06:51:59
文档

关于宋朝时期官职的名称都有哪些?

1.【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2.【太师】指两种官职,一是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二是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3.【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4.【少保】指两种官职,一是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二是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5.【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推荐度:
导读1.【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2.【太师】指两种官职,一是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二是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3.【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4.【少保】指两种官职,一是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二是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5.【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关于宋朝时期官职的名称,都有哪些?
1.【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2.【太师】指两种官职,一是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二是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3.【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
4.【少保】指两种官职,一是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二是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5.【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6.【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7.【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8.【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9.【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10.【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悄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11.【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12.【御史】本为史官,如秦代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13.【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14.【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15.【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
16.【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17.【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18.【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19.【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20.【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21.【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22.【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
23.【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24.【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
25.【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
26.【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27.【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28.【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29.【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30.【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31.【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
32.【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33.【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诏赐抚臣名马衣缎。”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34.【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35.【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36.【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37.【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38.【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39.【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40.【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41.【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以上便是宋朝时期的一些官职名称及其职责。

文档

关于宋朝时期官职的名称都有哪些?

1.【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2.【太师】指两种官职,一是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二是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3.【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4.【少保】指两种官职,一是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二是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5.【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