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鸳鸯出自于南宋周紫芝的《醉落魄·重午日过石熙明,出侍儿鸳鸯》,原文是“水上鸳鸯,何处风吹落”,含义就是指的水上的鸳鸯,成双入对。
云中翡翠、忧佳相随、风雨无悔、引喻山河、指诚日月并没有什么出处,也没有相应的典故。
这句话中只有生则同襟,死则同穴是典故,出自于元朝·佚名《货郎担》四:“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在黄泉底下,做一对永远夫妻。”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活着的时候要在同一张被子,死了也要在同一个墓穴。
这句话的翻译是:像水上的鸳鸯,也像白云中的翡翠,无论是忧愁快乐都相伴相随,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都无怨无悔。(这种情意)可引喻山河长久,可指呈现日月不变。
扩展资料:
生则同襟,死则同穴原句是:毂则异室, 死则同穴,又作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衾:被子。生前同床,死后同墓。形容夫妻恩爱,生死不离。
元·佚名《货郎担》四:“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在黄泉底下,做一对永远夫妻。”
《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我既委身于你,乐则同乐,忧则同忧,生同衾,死同穴。
《诗经·王风·大车》 大车槛槛, 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 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 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 畏子不奔。 毂则异室, 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 有如皦日。 【译文】 大车奔驰声隆隆, 青色毛毡做车篷。 难道我不思念你? 怕你不敢来相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则同衾,死则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