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产率是指污泥的净产率,而非表观产率,它是生物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量(MLSS)与进入生物系统的BOD5数量的比值。对于按泥龄法设计的活性污泥系统,污泥产率是最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在泥龄和MLSS浓度确定的情况下,按照以下公式即可计算出生物池容积:
V=Q·BOD5·Yt·θc/X
式中:
Q——生物处理系统设计流量,m3/d;
BOD5—进入生物处理系统的BOD5浓度,kg/m^3;
Yt——污泥产率,kgMLSS/kgBOD5;
θc——泥龄,d;
X——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g/L;
设计中污泥产率通常按公式法求算,有时也可按经验选取。
扩展资料:
污泥产率不仅同SS/BOD5的比值有关,还同悬浮物(SS)的组成有关。若悬浮物中可生化组分比例高,则系统污泥产率低。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生活污水水质相差较多,再加上污水厂进水中工业污水比例各不相同,因此若想准确预测污泥产率,除了掌握进水SS和BOD5,尚需准确测定fV和fNV的值。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
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可以用泵运输,但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
利用重力作用的自然沉降分离方式,不需要外加能量,是一种最节能的污泥浓缩方法。重力浓缩只是一种沉降分离工艺,它是通过在沉淀中形成高浓度污泥层达到浓缩污泥的目的,是污泥浓缩方法的主体。
单独的重力浓缩是在独立的重力浓缩池中完成,工艺简单有效,但停留时间较长时可能产生臭味,而且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污泥;如果应用于生物除磷剩余污泥浓缩时,会出现磷的大量释放,其上清液需要采用化学法进行除磷处理。重力浓缩法适用于初沉污泥、化学污泥和生物膜污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污泥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