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的毛。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_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白话文: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用死追求的目的不同啊!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能使身体受辱,其次是不能因自己的脸色不合礼仪而受辱,其次是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语不当而受辱,其次是使肢体受扭曲(长跪、被可捆绑)而受辱,其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其次是带上木枷,遭受杖刑而受辱,其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其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宫刑了,侮辱到了极点。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
司马迁的父亲病危时告诉他,自己有一个想写一部史书的愿望,希望儿子司马迁替自己完成。司马迁继任父职太史令之后,便开始了《史记》的著述工作。公元前99年,汉将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惹怒了皇帝,被关进了监狱。
司马迁父子为官清廉,没有足够的钱来赎罪,结果受了腐刑。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受刑后的司马迁十分痛苦,甚至想自杀。但《史记》还没有完成,所以他强忍痛苦,坚强地活了下去。出狱后,司马迁担任中书令,在愤怒与悲凉的心情下继续著史,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一书。
司马迁给远方的好朋友任安写信,在信中谈到自己对死的看法,他说,人都有一死,迟早都会有那么一天。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雁的羽毛还轻。这些都是根据他们对社会不同的贡献来决定的。
史家绝唱《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当时汉武帝时三千多年的史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史记》开创的纪传体体裁,成为后世官修正史的范例。《史记》是一部文学巨著,它以丰富的语言,生动地记录了历史人物和事件,在中国史学和文学发展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曾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