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氮植株矮小,叶片薄而小,呈黄绿色,茎细木质化,分蘖少,花、果、穗发育迟缓。
(2)缺磷植株矮小,生长延缓,叶色暗绿,无光泽或呈紫红色;茎细小木质化,根不发育;花少、果少、果实迟熟。
(3)缺钾叶片变褐枯死,植株柔弱易感病,叶缘似烧焦状,叶片变黄枯死;茎细小、柔弱,节间短,易倒伏;分蘖多而结穗少。
(4)缺钙植株矮小,组织坚硬;幼叶卷曲,脆弱,茎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受损,根尖细脆易腐烂:坐果不好或很少坐果。
(5)缺镁植株黄化,大小无变化;老叶叶肉变黄,叶脉绿色;根、茎无变化;开花受抑制,花色苍白。
(6)缺硫植株普遍缺绿,幼叶先黄化,叶脉先缺绿;茎细小,发根少;开花结实延迟,果实减少。
(7)缺铁植株矮小黄化;幼叶叶肉先缺绿,茎、根生长受抑制,果实小。
(8)缺硼植株矮小,尖端发白,出现病态,新叶粗糙淡绿色,叶片变红易折断,茎脆;蕾、花或子房脱落,花而不实。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必要的营养元素,如果植物缺乏正常所需的养分时,就会影响植物体内的生理代谢过程,引起营养器官或生殖器官发育的不正常,表现出特有的生理病害。
缺乏大量营养元素与缺乏微量元素的外部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差别:氮、磷、钾、镁等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有再被利用的特点,缺乏这些元素时,可从下部老叶转移到上部新叶再度利用,因此,其症状往往仅从下部老叶表现出来;而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再利用能力很小,缺素症状最易在上部新生组织如幼芽上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