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的蚯蚓可以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目前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
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同时,经蚯蚓肠道转化而成的大部分营养物质与土壤密切复合,排后,变成土壤中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团粒结构。这些团粒结构,具有疏松、多孔,水稳性强、有效养分多的特点,提高了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蓄水保肥能力、水资源利用效率。
土壤修复“唤醒”古老蚯蚓产业
尽管蚯蚓在人们眼中微不足道,但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蚯蚓却是体量最大的生物。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教授赵琦说,蚯蚓在生态群落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很少有生物像蚯蚓这样既属于捕食食物链,又属于腐食食物链。
蚯蚓吃土壤中腐殖质、细菌乃至动物排泄物,一条蚯蚓一天分解的物质重量相当于自身体重。蚯蚓自身的排泄物是天然的有机肥,含18种氨基酸,每克蚯蚓粪中的有益菌多达20万至2亿个。在同一片田地中,使用蚯蚓粪的蔬菜明显长势更好。
在江西赣州,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的刘军创办了以蚯蚓为核心的生态科技公司,做成了一条污泥治理的产业链。在他的“蚯蚓工厂”,5亿条蚯蚓可分解100吨城市污泥,形成30吨分解物和3吨蚯蚓,新增的蚯蚓就能成为其他产业的原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蚯蚓(无脊椎动物)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土壤修复“唤醒”古老蚯蚓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