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合理搭配和轮换,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小麦锈病致病流行小种变化较快,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流行小种不同,因此要不断培育抗新流行小种的品种
2、调节播种期。如在陇南、陇东、川北、关中、华北等广大冬麦地区,不宜过早播种。播种越早,秋苗条锈病发生越早、越重,为当地提供了越冬菌源。因此,在保墒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不要早播。c.及时翻耕灭茬和中耕,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菌源。
3、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南方麦区雨水多,麦田湿度大,有利于锈病发展,加强开沟排水,可以减轻为害。
种植小麦需要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土壤结构是指固体(有机体和无机体)、液体、气体的组成比例,它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养分有着密切关系,如沙土、重粘土结构不良,难以形成高产。
冬型小麦品种适期的日平均温度为16~18℃,半冬型为14~16℃,春性为12~14℃。温空的高低受地理纬度和海拔的影响,即纬度和海拔愈高,气温愈低,播种期可早些。
小麦长日照作物(每天8至12小时光照),如果日照条件不足。就不能通过光照阶段,不能抽穗结实。小麦光照阶段在春化阶段之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