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拓宽了预防医学的视野,丰富了其内涵,推动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 这种转变对疾病的病因分析、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在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时,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 不同因素对不同疾病的影响各不相同,例如心脑血管病主要受行为生活方式和生物因素影响,而意外死亡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传染病则主要受卫生服务影响。
5. 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并采取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综合考虑病人、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社会为应对疾病的破坏而设计的补充系统,包括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
来源:百度百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