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要求医生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出发,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以便制定出有效的、全面的治疗方案。
许多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因素。采用"社会大卫生"观念指导防制工作,需要全社会多个部门的参与,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预防医学本身就是社会事业的一部分。现代医学模式要求预防医学从以生物病因为主导的预防保健,扩展到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预防策略和措施,从而更全面、有效地提高防制效果。
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四个扩大: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在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学以治疗为主,以治愈为目的。而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应当是有节制的、谨慎的、社会可承受的、经济上可支撑的、公正和公平的。因此,医学的目的或者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优先战略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解除疼痛和疾苦;治疗疾病和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预防早死和提高生活质量;提倡安详地死亡。
建立以人为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融会贯通,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的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开展社会实践第二课堂,让医学生接触人群,认识社会,学会社会诊断和提出社会治疗处方,从而培养出一批"五星级医生",即卫生服务的提供者、诊疗方案的制定者、健康教育的指导者、社区卫生的领导者和卫生事务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