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说,向我学习的人可能会成功,但是只知道一味的模仿而不懂得创新的一定会失败.
1.个人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笔名与自号。
2.个人荣誉:
1926年,齐白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
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
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
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奖。
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
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3.成就评价:
齐白石把生活中感兴趣的和较熟悉的一切事物统统都搬进了他的画面上。他的选材突破了单纯的民间画、学院画之间的森严界限,历史上从未有过任何画家具有他这种罕见的表现现实世界的热情,他把平凡普通的事物作为画材从而使自己的画达到了空前的丰富。
齐白石与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不同,齐白石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家,其成功之处在于:他从文人画家统治了数百年的中国画领域,以一个农夫的质朴之情、以一颗率真的童子之心、运老辣生涩的文人之笔,开创出文人画坛领域前所未有的境界。这种境界,得到了传统文人阶层与广大平民百姓的交口称赞,从而确立了齐白石在画坛上的历史性地位。他的绘画充满了泥土芬香、生活气息,其作品既师造化又师古人,达到了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统一,写生与写意的统一,工笔与意笔的统一,无限生机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