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什么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0-25 00:27:02
文档

什么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是指。与社会本位论相对。以个人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的理论。最早的提倡者是古代希腊的智者派。他们否定一切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的束缚,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教育的根本不在于谋求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和造就个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18 世纪个人本位教育盛行于西欧,以卢梭为代表,强调尊重和爱护儿童善良的天性,让儿童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和社会偏见及恶习的影响,自然地、自由地成长。社会本位论。是指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扩展资料。
推荐度:
导读个人本位论是指。与社会本位论相对。以个人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的理论。最早的提倡者是古代希腊的智者派。他们否定一切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的束缚,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教育的根本不在于谋求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和造就个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18 世纪个人本位教育盛行于西欧,以卢梭为代表,强调尊重和爱护儿童善良的天性,让儿童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和社会偏见及恶习的影响,自然地、自由地成长。社会本位论。是指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扩展资料。


个人本位论是指:

与社会本位论相对。以个人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的理论。最早的提倡者是古代希腊的智者派。

他们否定一切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的束缚,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教育的根本不在于谋求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和造就个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18 世纪个人本位教育盛行于西欧,以卢梭为代表,强调尊重和爱护儿童善良的天性,让儿童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和社会偏见及恶习的影响,自然地、自由地成长。

社会本位论:

是指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扩展资料: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1、柏拉图(古希腊)西方教育史上,强调教育社会价值的第一人,培养“理想国”所需要的哲学家和军人 。

2、洛克(英国)提倡绅士教育,培养英国资产阶级与贵族联合执政所需“有德行,有用能干”的绅士。

3、凯兴斯坦纳(德国)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强调公民教育。

4、赫尔巴特(德国)以永恒不变的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平等 或报酬”为教育内容,培养真正善良的人,既不怀疑现存的社会秩序,又能遵守现行的社会法制的人。 

5、涂尔干(法国)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种教育调节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 

6、范·海斯威斯康星思想的创始人。作为一所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 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育、科研、服务应当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1、卢梭(法国)高扬文艺复兴人本主义大旗,抨击封建社会的没落,坚信人的善良和社会的腐朽,其自然教育的主张以学生的本性自然发展为目标。 

2、裴斯泰洛奇(瑞士)学生生来就蕴涵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种子,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的各种天赋才能的种子的到和谐发展。

3、福禄倍尔(德国)主张吸取并在社会生活中自我表现、自由发展,教育提供外部条件解除 对学生身体和灵魂的束缚。 

4、斯宾塞(英国)教育要为年轻一代完满生活做准备,教给学生有利于生活的科学知识。

5、罗波特·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理智的美德是由理智能力的训练而获得的习惯,不论学生是否注定从事于沉思的社会或现实的生活,由理智美德的培养所组成的教育是最有用的教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会本位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个人本位论

文档

什么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是指。与社会本位论相对。以个人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的理论。最早的提倡者是古代希腊的智者派。他们否定一切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的束缚,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教育的根本不在于谋求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和造就个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18 世纪个人本位教育盛行于西欧,以卢梭为代表,强调尊重和爱护儿童善良的天性,让儿童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和社会偏见及恶习的影响,自然地、自由地成长。社会本位论。是指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扩展资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