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9年4月,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南联主村的道韵楼是迄今被发现的中国最大的土楼,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八角形土楼。
发展历史:
明成化年间,道韵楼居民的祖辈请勘舆师择地建楼,勘舆师先到这里勘察,觉得此地不错,出于慎重考虑,又转了几十公里,察看了几个地方,还是觉得倒不如这个地方好,又倒回来,叫做“倒运”。后来起名字时,借“倒运”的谐音,就叫“道韵楼”。
道韵楼经历三代人建设,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1647年黄锦(明南京礼部尚书)来县城(三饶),道韵楼耆老请其光临该楼,黄锦为道韵楼提写了楼名,昔年的门匾仍嵌筑在楼门之上。
2006年05月25日,道韵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扩展资料:
道韵楼的发展历史:
道韵楼所兴建的那个年代,是一个战争频发的年代,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古楼的外围墙设枪眼、炮口,在楼之大门顶部设注水暗涵,可以防火烧楼门,可以防兵乱、防乡斗、防盗贼、防兽害、防干旱、防寒暑、防火灾水灾地震等,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古堡式村寨。
四百多年来,道韵楼内从未发生过大的火灾,其原因在于土楼内设有32口水井,既满足了居民的生活用水,也起到防火、救火作用。
韵楼经历三代人建设,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1647年黄锦(明南京礼部尚书)来县城(三饶),道韵楼耆老请其光临该楼,黄锦为道韵楼提写了楼名,昔年的门匾仍嵌筑在楼门之上。
大门两侧的对联是清代广西中州正堂黄德祖(系道韵楼黄氏裔孙)所撰。其联云:“道义为本根,天下无双,克念祖德;韵文光奕叶,实华并茂,贻厥孙谋。”土楼鼎盛时居住600多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韵楼
百度百科-客家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