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是偏酸性土。
黄土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前者占70%以上。在碎屑矿物中,主要是指对密度小于2.90的轻矿物,占90%以上,石英最多,长石其次,还有一些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黄土中黏土矿物成分主要为水云母、高岭石及蒙脱石。
这些矿物的存在,使黄土具有吸附、膨胀、收缩等特性,影响到黄土的工程性质。碳酸盐类矿物往往起胶结作用,使黄土在天然结构情况下,颗粒经常呈团聚体存在。遇水后,由于可溶盐胶结的团聚体被破坏,往往使黄土的湿陷性增强。故有人认为,黄土中碳酸盐类的存在是黄土湿陷的原因之一。
黄土状土的碎屑矿物虽然也以石英、长石为主,但不稳定矿物成分含量较低,,一般都风化强烈,并与附近基岩有联系。
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布广,涉及7省(区),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主要特点是地形破碎,千沟万壑,15°以上的坡面面积占50~70%。依据地形地貌差异分为5个副区。1~2副区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内蒙三省(区),面积为9.16万平方公里,该区以梁峁状丘陵为主,沟壑密度2~7km/平方公里,沟道深度100~300m,多呈“U”型或“V”字型,沟壑面积大,沟间地与沟谷地的面积比为4:6。
3~5副区主要分布于青海、宁夏、甘肃、河南四省区,面积12.02万平方公里,该区以梁状丘陵为主,沟壑密度2?4km/平方公里。小流域上游一般为“涧地”和“掌地”,地形较为平坦,沟道较少;中下游有冲沟。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乃至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不仅成为困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问题,而且也为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