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丝培养 接种后将瓶或袋移进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5℃,菌丝生长蔓延后,由于菌丝的呼吸作用会产生发酵热,比室温高3~4℃,所以室温比菌丝生长的适温可低3~4℃。
2、一般接种后2~3天,菌丝就开始萌发,10天后就能向料内纵深蔓延生长,约经一个月左右,菌丝就能长满全瓶。由于金针菇栽培过程容易发生杂菌,在发菌阶段要认真检查,发现杂菌感染应及时处理或捡出,防止扩散蔓延。
3、出菇后的管理 菌丝长满后,要立即进行搔菌(即将表面的老菌种刮掉),以促进原基和子实体形成。这时要加强通风和保持一定的散射光进行催蕾培养。
4、子实体长出后,温度控制在8~14℃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 90%~95%,并进行缓慢的通风换气。由于金针菇的主要食用部位是清脆的苗柄,以菌柄长而嫩的品质最高。
5、因此当子实体形成后,在瓶口或袋口套上15厘米高的牛皮纸袋或用黑布遮住栽培房的门窗,促进菌柄生长,以获得小菌盖长菌柄的金针菇。
6、采收 一般菌柄长至13~14厘米,菌盖直径2~3厘米时就可采收。采收时,先取下纸袋,轻握菌柄,轻轻摇动拔起,要防止折断菌柄或带出培养料。
7、采收后,整平瓶面或袋面,按同样方法管理,可继续长出第二批菇。待第二批采收后,将培养料挖出,铺于地面或床架上,做成厚10厘米的床畦,稍压实,覆盖塑料薄膜,经20天左右又可再长l~2批菇。
扩展资料:
1、培养料配方
(1)、 木屑培养基:木屑 70% 米糠或麦皮 27% 蔗糖 1% 石膏粉 15% 碳酸钙 0.5% 水 适量
(2) 、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 75% 米糠或麦皮 22% 蔗糖 1% 过磷酸钙 1% 石膏粉 1% 水 适量
(3)、 甘蔗渣培养基:甘蔗渣 75% 米糠或麦皮 20% 玉米粉 3% 蔗糖 1% 石膏粉 1% 水 适量
(4)、 玉米芯培养基:玉米芯 70% 米糠或麦皮 25% 蔗糖 1% 石膏粉 2% 过磷酸钙 1% 碳酸钙 1%水 适量
2、培养料制作 按上述配方任选一种,称取各原料混合后加水拌匀,含水量掌握65%左右,然后装入广口瓶或塑料袋内,揩净(袋装的袋口套塑料圈竹圈),塞上棉塞,移入高压锅或蒸笼中灭菌。高压锅灭菌在1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保持15小时;蒸笼或上消毒灶在水烧开后保持6~8小时。
3、接种培养料 灭菌后搬入接种箱或无菌室,料温降到25℃左右时,就可以无菌操作,将菌种接入瓶子或塑料袋内的培养基中,每瓶菌种可接60~70瓶(袋)。
4、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菌类养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针菇培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