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名称 | 计算公式 | 备注 |
缓和曲线长度及回旋经参数 | 一缓和曲线长 LC一超高过渡段长 A一回旋线参数 R一曲线半径 | |
切线长 | p一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内移值 q一设缓和曲线后曲线切线长的增长值 α一路线转角 | |
曲线长 | 圆曲线长, β一缓和曲线总偏角 | |
外距 | ||
校正数 | 也称切曲差或超距 | |
缓和曲线上任一点支距坐标 | ι一计算点位到缓和曲线起点的曲线长 | |
HY(YH)的支距坐标 | ||
缓和曲线角 | ρ一该点曲率半径 A一回旋线参数, | |
主点桩号 |
缓各曲线上任一点的支距坐标
已知:交点前后两导线前进方向的方位角分别为和,交点大地坐标为JD(X0,Y0),曲线半径为R,缓和曲线长分别为LS1和LS2,曲线要素T1,T2,E,L,和主点ZH,HY,QZ,YH,HZ和桩号
1.计算ZH及HZ大地坐标
ZH点:
HZ点:
ZH到QZ点:
QZ到HZ点:
式中:x.y一所求点和支距坐标
XZH,YZH一ZH点大地坐标
XHZ,YHZ一HZ点大地坐标
I一表示曲线转向的符号,右偏时取I=1,左偏时取I=-1
一所求点的切线方向.
边桩大地坐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