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当甲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在路边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甲车 B.乙车 C.路灯 D.地面
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收割机是运动的
B. 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人看到地面在向下运动,他是以身边的电梯为参照物
C. 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
D. 我们看到宇航员出舱后能够静止,这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3.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山上的树木 B.山 C. 船 D.岸边的房屋
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 )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5.下列数值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步行的速度约1.4m/s B.一个篮球的直径约为30dm
C.一张课桌的质量约为200g D.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80mm
6、在龙山二中校运会上,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 )
A、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B、在相同的时
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
C、速度的大小 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
A.自己 B.地面 C.乌云 D.大楼
8.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地面 B.桥 C.人 D.水
9.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 < v乙
C.两物体在0~10s做匀速运动,且v甲 > v乙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二、填空题
10.一列车正以54km/h的速度由东向西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正好竖直下落至地面.这一现象说明车窗外的风是向 吹的,风速是 m/s.
11.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 s,火车上乘客看见洞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 为参照物.
1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13.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_____ 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裁判员是以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14.若某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6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1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4.5m= km (2)20m/s= km/h.
16.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17、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13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2)图14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18、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彭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步行的是图中____段,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____m,小刚骑车的速度为 m/s。
19、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s,平均速度为______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
20.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圆筒的直径d 为 cm;图乙所示秒表示数为 。
21.如下图所示,木块 A 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四、计算题
2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3.2007年4月18日全国第六次列车大提速,国产动车组开始正式投入营运,下表是空调动车组D517次列车从北京到北戴河的时刻表。
车次 | 序号 | 车站 | 时刻 | 到达时间 | 开车时间 | 公里数 |
D517 | 1 | 北京 | 当日 | ———— | 07:25 | 0 |
D517 | 2 | 北戴河 | 当日 | 08:45 | ———— | 200 |
(2)D517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4.一辆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向着一峭壁开去。某一时刻,司机鸣笛,他在4s后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计算一下司机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五、综合题
25.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 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
是 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2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 cm tBC = s;
VAB = m/s; VBC =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是在做 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27.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13甲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由这个测试可见,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2)请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多少?
(3)请在图乙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
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