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连地铁下穿铁路设计说明ch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49:38
文档

大连地铁下穿铁路设计说明ch

目录一、概述1(一)研究依据及范围1(二)工程概况1(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烈度等自然情况2二、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规范3(一)主要技术标准3(二)采用规范4三、设计方案说明4(一)总体布置4(二)结构形式4(三)主要材料5(四)施工方法5(五)铁路设施排迁及过渡6四、工程造价6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6说明一、概述(一)研究依据及范围1.研究依据(1)大连市地铁工程设计总承包合同;(2)《大连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大连市地铁2号线工程《地铁初勘剖面图》;(4)大连市地
推荐度:
导读目录一、概述1(一)研究依据及范围1(二)工程概况1(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烈度等自然情况2二、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规范3(一)主要技术标准3(二)采用规范4三、设计方案说明4(一)总体布置4(二)结构形式4(三)主要材料5(四)施工方法5(五)铁路设施排迁及过渡6四、工程造价6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6说明一、概述(一)研究依据及范围1.研究依据(1)大连市地铁工程设计总承包合同;(2)《大连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大连市地铁2号线工程《地铁初勘剖面图》;(4)大连市地
                                                                    目录

一、概述    1

(一)研究依据及范围    1

(二)工程概况    1

(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烈度等自然情况    2

二、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规范    3

(一)主要技术标准    3

(二)采用规范    4

三、设计方案说明    4

(一)总体布置    4

(二)结构形式    4

(三)主要材料    5

(四)施工方法    5

(五)铁路设施排迁及过渡    6

四、工程造价    6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6

               

                        说明

一、概述

(一)研究依据及范围

1. 研究依据

(1)大连市地铁工程设计总承包合同;

(2)《大连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大连市地铁2号线工程《地铁初勘剖面图》; 

(4)大连市地铁2号线工程《沿线1∶500电子地形图》  

(5)大连市地铁2号线工程《沿线1∶500地下管线图》; 

(6)《大连市地铁2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初稿); 

(7)在建新大连站相关设计图纸。

(8)其他相关国家及大连规范、规程。

2. 研究范围

(1)大连市地铁2号线穿越在建丹大铁路和哈大客专、哈大改线铁路和既有哈大铁路的隧道;

(2)因修建地铁2号线而引起的铁路设施排迁与过渡工程;

(二)工程概况

大连地铁2号线工程在南关岭站与国铁新大连站换乘,站位位于国铁新大连站的东南侧,与国铁线路平行布置。相邻区间姚家站~南关岭站区间(下称姚~南区间)和南关岭镇站~南关岭站区间(下称南~南区间)分别与和在建和既有国有铁路交叉。在建铁路自北向南依次为丹大线、客运专线、哈大铁路线,既有铁路为哈大铁路线,在建铁路建成后,既有哈大线将进行拆除。姚~南区间和南~南区间与国铁交叉段路基隶属于大连工务段。

1、姚~南区间

姚~南区间在右线里程CK1+550.104~CK1+3.178,长93.074m、左线里程左CK1+542.983~左CK1+631.451,长88.468m,为穿越新建和既有国铁路基加强段。穿越处邻近国铁里程改DK19+086.66处1-6.0m框架涵,交角约50~55°。根据目前区间结构平面位置,已避开该涵洞,从铁路路基下穿越,该处国铁轨底高程约17.81m,地铁轨面高程约8.223~6.682m,区间隧道顶面距离国铁轨底面最近处约4.237~5.778m。姚~南区间在地铁里程CK1+400~CK1+500之间邻近国铁牵引变电所。根据目前平面位置,区间结构穿越国铁牵引变电所与规划道路接口处围墙,地铁轨面高程11.583m,现状地面高程12.3m,轨面与现状地面接近,空间上相冲突。该变电所尚未进行建设,需协商国铁牵引变电所进行调整,建议与规划道路接口调整至北侧,避开地铁区间。

2、南~南区间

大连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南关岭镇站~南关岭站区间,在下穿泉水河及国铁新大连站站场后,左转沿哈大铁路线向东到达南关岭站。南~南区间在右线里程CK40+450~CK40+760,长310m,左线里程CK40+450~CK40+800,长350m,与在建国铁和既有哈大铁路交叉,交角约75°。国铁交点里程为改DK17+560附近,该段铁路为路基,轨面高程约18.69m,地铁轨顶高程约-4.727~-0.049m,区间隧道顶面距离国铁轨底面最近处约9.137m。由于结构覆土较厚,且洞身处于中风化石灰岩地层中,该处地铁结构采用矿山法施工。

(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烈度等自然情况

1.工程地质

根据岩土的时代成因及其工程特征,本场地的地层分为3个主层。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①1素填土:灰色,褐黄色,以粘性土为主,混10-30%左右石英岩、石灰岩碎石,局部含少量建筑及生活垃圾,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态路面孔顶部有40cm左右的沥青砼。揭露层厚0.70~4.50m,层底标高2.82~10.30m。

①2杂填土:灰褐,黄褐,主要由粘性土、碎石、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等组成。碎石粒径20-120mm不等,局部块石,硬杂质含量占全重量30-70%左右,稍湿,松散-稍密状态。揭露层厚0.70~9.80m,层底标高-2.93~11.46m。

(2)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2el)

⑤1粉质粘土:黄褐色,湿,可塑-硬塑状态,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含10%石英岩碎石、角砾,揭露层厚0.60~2.30m,层底标高1.25~8.83m。

(3)震旦系五行山群南关岭组石灰岩(Zwhn)

⑪1全风化石灰岩:黄褐色,散体结构,岩体风化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土状,揭露层厚0.30~4.10m,层底标高-0.55~4.73m。

⑪2强风化石灰岩:灰黄色,碎裂结构,岩体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块状、碎块状,局部有溶蚀痕迹,揭露层厚0.30~5.70m,层底标高-2.67~7.51m。

⑪3中风化石灰岩:1深灰色,灰褐色,层状结构,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裂隙面由方解石脉充填,局部有溶蚀痕迹。该层在本区间段各孔均有揭露层顶标高-2.93~11.46m,层顶埋深0.70~10.40m。根据岩石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本场地中等风化白云质灰岩为较硬岩,岩体较完整,局部较破碎,岩石质量等级为Ⅳ级。

⑭1溶洞:溶洞为灰岩溶蚀形成的,由粘性土及灰岩碎石、碎屑充填,软塑-可塑状态。揭露洞高0.70—2.10米,揭露洞顶埋深2.90—8.30米,揭露洞顶标高-0.45—5.90米,揭露洞底标高-1.15—4.80米

(4)岩土分界线

场地内地层较为简单,人工堆积土层、冰碛粘土、中风化白云质灰岩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岩土界线清晰。

(5)围岩分级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01 J 117-2001)附表A,本站隧道围岩基本分级如下:

a.Ⅳ级围岩:⑪3中风化石灰岩与⑭1溶洞充填物不均匀分布地段,开挖后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小坍塌,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陷)或塌至地表。

b.Ⅴ级围岩:⑪2强风化石灰岩开挖后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小坍塌,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陷)或塌至地表。

c.Ⅵ级围岩:包括①1素填土、①2杂填土、②8细砂、③5粉质粘土、④1粘土、⑤1粉质粘土、⑤4粘土、⑥1残积土、⑥2红粘土、⑭1溶洞充填物、⑧1全风化辉绿岩、⑨1全风化石灰岩、⑩1全风化白云质灰岩、⑪1全风化石灰岩、⑪5全风化泥灰岩,隧道开挖后围岩极易坍塌变形,有水时常和水一齐涌出,隧道浅埋时易坍塌至地表。

2.水文地质

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是①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②岩溶水两种,前者主要赋存于第四纪地层的孔隙中和基岩裂隙中,后者主要赋存于隐伏灰岩的溶洞、溶隙之中。由于地层的渗透性差异,基岩中的水略具承压性。

场区大气降水直接渗入岩石裂隙并补给地下水,然后顺坡而下潜入市区的地下岩(土)层孔隙中,成为本线路中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局部有地表水的补给。

本区地下水迳流条件良好。主要受人工开采、地下水渗透性等因素控制。经过短距离的潜伏径流,最终向海排泄。

二、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规范

(一)主要技术标准

1.线路

(1)正线数目:双线

(2)最小平面曲线半径:区间正线一般300m,困难250m;辅助线150m,出入线一般150m;

(3)最小竖曲线半径:区间正线3000m;车站端部正线2000m;辅助线、车场线2000m

(4)最大坡度

正线30‰;辅助线40‰;车场线1.5‰

(5)曲线外轨最大超高:120mm

2.设计荷载

(1)覆土荷载。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重度按22kN/m3,基床底层及路堤下部填土重度按20kN/m3考虑。

(2)地面活载:按20kPa计。

(3)国铁轨道和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3.0m(填土的重度为20 kN/m3),分布宽度为3.25m。

(4)铁路路基施工机械荷载按22吨压路机的碾压滚动线载荷为600N/cm。

(5)水土侧压力、水浮力等根据地质资料,按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计算。

(6)地铁施工荷载:20KPa进行计算。

(7)地震荷载:按地震烈度7度计算。

3.设计车速:80km/h

4.设计年限: 100年    

5.结构设计标准

(1)本区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3)人防设防等级为6级。

(4)结构耐火等级为一级。

(5)结构防水等级及标准

区间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4处,单个湿渍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渗漏量不大于0.1L/㎡·d。

(6)结构按最不利地下水位进行抗浮稳定检算,其抗浮安全系数不小于1.05。

(7)结构裂缝宽度:迎水面控制在0.2mm以内,背水面控制在0.3mm以内。

(二)采用规范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6.《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9.《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1.《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

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4.《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15.《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

16.《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1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8.《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0.《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三、设计方案说明

(一)总体布置

1.姚~南区间

姚~南区间在地铁右线里程CK1+550.104~CK1+3.178之间与国铁路基交叉,自铁路路基段下穿越,邻近国铁里程改DK19+086.66处1-6.0m框架涵。该处国铁轨底高程约17.81m,地铁轨面高程约8.223~6.682m,区间隧道顶面距离国铁轨底面最近处约4.237~5.778m。姚~南区间在右线里程CK1+550.104~CK1+3.178,长93.074m、左线里程左CK1+542.983~左CK1+631.451,长88.468m,为穿越新建和既有国铁路基加强段,该处地铁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此外,姚~南区间在地铁里程CK1+400~CK1+500之间临近国铁牵引变电所。根据目前平面位置,区间结构穿越国铁牵引变电所与规划道路接口处围墙,地铁轨面高程11.583m,现状地面高程12.3m,轨面与现状地面接近。该变电所尚未进行建设,建议国铁牵引变电所进行调整,与规划道路接口调整至北侧,避开地铁区间。

2、南~南区间

南~南区间在右线里程CK40+450~CK40+760,长310m,左线里程CK40+450~CK40+800,长350m,与在建国铁和既有哈大铁路交叉。该段区间线路位于半径为300m的平面曲线上,在国铁里程改DK17+560附近,交角约75°。该段国铁为路基,轨面高程约18.69m,地铁轨顶高程约-4.727~-0.049m,区间隧道顶面距离国铁轨底面最近处约9.137m。该段铁路为路基,国铁轨面高程约18.69m,地铁轨顶高程约-4.727~-0.049m,纵坡23.52‰,区间隧道顶面距离国铁轨底面最近处约9.137m。由于结构覆土较厚,且洞身处于中风化石灰岩地层中,该处地铁结构采用矿山法施工。

(二)结构形式

1、姚~南区间

姚家站~南关岭站区间与国铁交叉段结构采用单洞单线矩形现浇框架结构。

1.断面尺寸:

区间结构各部的尺寸为:顶板厚0.8m侧墙厚0.7m,底板厚0.7m。

图1  明挖区间标准段横断面图

2 、南~南区间

南关岭镇站~南关岭站区间与国铁交叉段结构采用单洞单线马蹄形结构断面。

(1)断面尺寸:

区间结构各部的尺寸为初次支护0.3m,二次衬砌0.5m。

图2  暗挖区间标准段横断面图

(三)主要材料

根据结构类型、受力条件、使用要求和所处环境等因素选用,并考虑其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主要受力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

1、姚~南区间

(1)初期支护:C25湿喷混凝土。    

(2)二次衬砌:C35,P10防水钢筋混凝土。

(3)钢筋:初期支护格栅:HRB335、HPB235。

     钢筋网:   HPB235

     纵向连接筋:HRB335

模筑衬砌钢筋:HRB335、HPB235

2、南~南区间

(1)混凝土

C40、抗渗等级P8。

(2)钢筋:HRB235、HRB335级钢。

(四)施工方法

1.姚~南区间

该处地铁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结合新大连站的施工,采用倒边施工的方法。即先实施国铁既有哈大铁路线以北部分,丹大线、客专线和改建哈大线下地铁结构先行施工,然后进行碾压回填后,修筑路基完成该部分路基施工。停运既有哈大线,利用丹大线和客专线位置作为哈大铁路施工便线进行运营后,实施既有哈大线下段地铁结构。该段地铁施工工期为3个月。地铁施工完成后,实施国铁路基,分层碾压至路基顶面高程后,实施道床铺设轨道。

在倒边施工地铁结构时,第一阶段基坑边距既有哈大线的路基5m,第二阶段基坑边距哈大施工便线的路基为5m。施工时基坑采取加强支护措施,路基采用扣轨等防护措施,保证既有线路基稳定,确保万无一失。

2、南~南区间

由于结构覆土较厚,且洞身处于中风化石灰岩地层中,该处地铁结构采用矿山法钻爆施工,应采用减振爆破措施。在具体施工时,应结合新大连站的施工,先施工丹大线、客专线和改建哈大线以下段暗挖段,然后进行碾压回填后,修筑路基完成该部分国铁路基施工。然后停运既有哈大线,利用丹大线和客专线位置作为哈大铁路施工便线进行运营后,实施既有哈大线下段地铁结构。该段施工工期约5个月。待地铁结构施工完成后,实施剩余段国铁路基,分层碾压至路基顶面高程后,实施道床铺设轨道。施工时对运营线路路基采用扣轨等防护措施,保证既有线路基稳定,确保万无一失。

(五)铁路设施排迁及过渡

由于结合新大连站的建设和哈大铁路的改建进行地铁隧道的施工,因此通信、信号和电力设施的排迁可以结合进行。

姚~南区间在地铁里程CK1+400~CK1+500之间邻近国铁牵引变电所。根据目前平面位置,区间结构穿越国铁牵引变电所与规划道路接口处围墙,地铁轨面高程11.583m,现状地面高程12.3m,轨面与现状地面接近,空间上相冲突。该变电所尚未进行建设,需协商国铁牵引变电所进行调整,建议与规划道路接口调整至北侧,避开地铁区间。

四、工程造价

本工程跨铁路部分投资估算见下表:

                     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

单位数量 估算

(万元)

 1姚南区间隧道(跨铁路部分)单延米 181.54  544.62 
 2南南区间隧道(跨铁路部分)单延米660 3300
 3加固及防护  4 160
 4通信排迁
 5信号排迁
 6

电力排迁
 7

铁路配合费  1  400
8其它费  1  880.92

             合                    计

5285.54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施工姚~南区间明挖地铁结构时需对基坑采用围护桩防护,并对南~南区间和姚~南区间地铁结构影响范围内的既有铁路采用1-16mD型便梁进行临时加固或扣轨措施。

文档

大连地铁下穿铁路设计说明ch

目录一、概述1(一)研究依据及范围1(二)工程概况1(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烈度等自然情况2二、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规范3(一)主要技术标准3(二)采用规范4三、设计方案说明4(一)总体布置4(二)结构形式4(三)主要材料5(四)施工方法5(五)铁路设施排迁及过渡6四、工程造价6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6说明一、概述(一)研究依据及范围1.研究依据(1)大连市地铁工程设计总承包合同;(2)《大连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大连市地铁2号线工程《地铁初勘剖面图》;(4)大连市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