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1.下面( )图可以表示。
A. . .
2.一根木料长3米,先截去全长的,又截去米,还剩下( )米。
A.0 . . .2
3.小明买了2斤葡萄,第一天吃了斤,第二天吃了剩下的,还剩( )斤没有吃。
A. . . .
4.能正确解决下面问题的算式是( )。
岩松鼠的身长是,尾巴比它的身长短,岩松鼠的尾巴比身长短多少
? |
5.有一根15米长的彩带,用去了它的,剩下( )米。
A.1 .2 .3 .4
6.如果×<,那么( )。
A.x>y .x<y .x=y
7.下列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小的是( )。
A. . .
8.一袋60kg的面粉,吃了它的,还剩多少千克。列式为( )。
A. . . .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脱式计算(共8分,每小题2分)
9.能简便的要简便。
三、填空题(共13分,每空1分)
10.一本书有14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它的,第二天应从第(________)页看起。
11.一袋苹果重30千克,卖掉,还剩(________)千克。
12.踢毽子比赛。芸芸踢毽子的数量是乐乐的,晶晶比芸芸多踢了,晶晶踢了(________)下。
13.10米的是(________)米;15米增加它的是(________)米。
14.有一个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如果长增加,宽增加,那么面积将增加(________) 平方厘米。
15.把12千克苹果平均分装在6个袋中,每袋占12千克的(______),重(______)千克;其中的5袋占了(______),重(______)千克。
16.时=(________)分 平方米=(________)平方分米
17.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四、判断题(共8分,每小题2分)
18.4吨的和4个吨一样重。(________)
19.分数的倒数不可能是一个小数。(______)
20.1盒铅笔12支,盒有多少支?列式是12×。(________)
21.两根绳子一样长,第一根截去米,第二根截去,剩下的一样长。(________)
五、作图题(共7分)
22.如果下面的长方形表示40,请在图中表示出40×。
六、解答题(共48分,每小题8分)
23.甜甜买来一本笔记本,每天写作业约用这本笔记本的,7天大约用了这本笔记本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共8分)
24.一辆动车平均每小时行138千米,从泉州开往厦门,只需小时,泉州至厦门有多远?(共8分)
25.操场上有144名学生,其中参加接力跑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打羽毛球的人数是参加接力跑的人数的。操场上有多少人在打羽毛球?(共8分)
26.街心花园共占地公顷。其中草坪占地公顷,花圃占地相当于总面积的。草坪面积比花圃大多少公顷?(共8分)
27.一捆电线有千米,杨师傅用去了其中的,还剩多少千米?(共8分)
28.学校在六年级390人中选出的学生去参加市运动会,其中男生占了全体运动员的。男生有多少人去参加市运动会?(共8分)
参
1.B2.C3.C4.D5.A6.A7.A8.C
9.7;88
;
【分析】
第一题和第二题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即可;
第三题交换和24的位置,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即可;
第四题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详解】
=
=7;
=
=48+40
=88;
=
=
=;
=
=
10.41
【分析】
用总页数乘第一天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分率即可求出第一天看到页数,再加1即可解答。
【详解】
140×+1
=40+1
=41(页)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2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剩下1-,根据“苹果总量×(1-)=剩下的质量”解答即可。
【详解】
30×(1-)
=30×
=12(千克)
【点睛】
求出剩下的苹果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48
【分析】
将乐乐踢的数量看作单位“1”,乐乐踢的数量×芸芸踢的对应分率=芸芸踢的数量,再将芸芸踢的数量看作单位“1”,晶晶占1+,用芸芸踢的数量×晶晶对应分率=晶晶踢的数量。
【详解】
45××(1+)
=40×
=48(下)
【点睛】
关键是确定单位“1”,整体数量×部分对应分率=部分数量。
13.2 18
【分析】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把15米看作单位“1”,增加后占原来的(1+),则增加它的后是15×(1+)米。
【详解】
10×=2(米)
15×(1+)
=15×
=18(米)
【点睛】
通过两小问的练习,可以体会到当单位“1”已知时,求它的几分之几或者求比它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4.
【分析】
由题意可得,设长方形的长为a厘米,宽为b厘米,则ab=24平方厘米,算出增加后的长和宽,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求出增加后的面积,进而求出增加的面积即可。
【详解】
假设长为acm,宽为bcm
ab=24cm²
现在的长=(1+)a=a
现在的宽=(1+)b=b
现在面积==a×b=ab=×24=
增加的面积:-24= cm²
【点睛】
此题考查了面积的应用,关键是明确:假设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即可。
15. 2 10
【分析】
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2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装在6个袋中,即平均分成了6份,每份是12千克的,5袋就是5个 ,即;每袋的质量就用总量除以平均分的份数;5袋的质量就用每袋的质量乘5。
【详解】
1÷6=
×5=
12÷6=2(千克)
2×5=10(千克)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以及分数乘法的意义。
16.45 45
【分析】
根据1时=60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进行换算即可。
【详解】
×60=45(分);×100=45(平方分米)
【点睛】
关键是熟记进率,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单位大变小乘进率。
17.112的是多少
【分析】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据此填空即可。
【详解】
112×表示的意义是112的是多少。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掌握情况。
18.√
【分析】
求4吨的是多少,可列式为:4×=2(吨);
求4个吨是多少,可列式为:×4=2(吨);
最后把乘积相比较即可。
【详解】
4×=2(吨)
×4=2(吨)
所以,4吨的和4个吨一样重。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侧面考查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它既可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又可以表示几个几分之一是多少。
19.×
【分析】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只要找出乘积是1的分数和小数,就能判断此题。
【详解】
因为×2.5=1,所以分数的倒数是小数2.5。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
20.√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就是求出12支的是多少,用乘法算式解答即可。
【详解】
1盒铅笔12支,盒有12×支,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
【分析】
可分别从绳子的长度等于1米,大于1米,小于1米三种情况来讨论。
【详解】
①当绳子为1米时,
第一根剩下:1-=(米)
第二根剩下:1×(1-)
=1×
=(米)
此时两根剩下的一样长;
②当绳子为2米时,
第一根剩下:2-=(米)
第二根剩下:2×(1-)
=2×
=(米)
因为<,所以第一根剩下的长;
③当绳子为米时,
第一根剩下:-=(米)
第二根剩下:×(1-)
=×
=(米)
因为<,所以第二根剩下的长。
综上所述,在绳子长度不确定时,无法比较哪一根剩下的长。
【点睛】
分别从绳子的长度等于1米,大于1米,小于1米三种情况来考虑,是因为这样思考的更全面,而计算也进一步证实了结论是错误的。
22.见详解
【分析】
由题意可知:把40分成了8份,表示出其中的3份,即可得解。
【详解】
表示如下: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的意决问题。
23.用了;还剩
【分析】
以这个笔记本的页数作为单位“1”,每天用,7天用了7个,求出用了几分之几,再用1减去用过的部分,即为剩下的部分。
【详解】
答:7天大约用了这本笔记本的,还剩。
【点睛】
在求解分数应用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这个分数是以哪个量作为单位“1”的。
24.92千米
【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代入数值直接计算即可。
【详解】
138×=92(千米)
答:泉州至厦门有92千米。
【点睛】
本题属于套用公式的题目,明确总路程等于速度乘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16人
【分析】
根据题意,利用乘法先求出参加接力跑的人数,再求出打羽毛球的人数即可。
【详解】
144××
=144×
=16(人)
答:操场上有16人在打羽毛球。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数乘法的应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26.公顷
【分析】
先求出花圃的占地面积,草坪面积-花圃面积=草坪面积比花圃大的面积,代入数字计算即可。
【详解】
-×
=-
=(公顷)
答:草坪面积比花圃大公顷。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7.千米
【分析】
将电线长度看作单位“1”,用去,还剩1-,用电线长度×剩下的对应分率即可。
【详解】
答:还剩千米。
【点睛】
关键是确定单位“1”,找到所求部分的对应分率。
28.27人
【分析】
通过题意可知六年级390人,选出其中的的学生去参加运动会,这里单位“1”是六年级学生人数,单位“1”已知,用乘法,即390×,求出参加运动会的学生人数;因为男生占了全体运动员的,这里单位“1”是全体运动员,单位“1”已知,用乘法,即390××求解即可。
【详解】
390××
=45×
=27(人)
答:男生有27人去参加市运动会。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单位“1”的判断,同时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数×几分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