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的提出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国家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意见》加快了制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并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对核心素养理论层面作了研究,缺乏对具体学科教学的探讨。本课题欲探讨如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
课题界定
英语核心素养是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习得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及满足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本课题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探索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全面、综合的提升。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情况
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该报告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核心素养,即从“工具性目标”转变为“人本性目标”。
2002年,美国制定了“21世纪素养”框架,该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一是学习与创新技能;二是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三是生活与职业技能。
2010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其中包括核心价值观;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批判性、创新性思维;交流、合作和信息技能。
(2)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学者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从 2013 年开始,检索核心期刊和 CSCI 类期刊,发现国内学者对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探索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如施久铭在《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指出有关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钟启泉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中,着眼于“核心素养”界定的趋势及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中产生的若干盲点,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直面的挑战与课题。学者张连仲等人也将核心素养归纳为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外语学科必须做的事情,包括听说读写、语音、语法、词汇等,为“of English”的素养和能力,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外语课程可以获得的素养和能力,如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人际交际能力等,为“with English”的素养和能力,第三个层次是与外语课程联系不十分紧密但对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途径,如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为“beyond English”的素养和能力。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大都是理论层面的探索,缺乏对具体学科教学的研究。本课题研究英语核心素养与高职学生英语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对推动英语课堂教学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意识等四个方面探索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及策略,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口语、阅读以及思维等各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利用英语核心素养概念的指导,有效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2.课题理论依据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英语学科教学应该为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化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课题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策略。
研究目标
深入理解“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本校校情及生情,依托教材做教学设计并按照教学设计完成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的各阶段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分别从听说课和阅读课探索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策略,并制作成微课。
研究内容
本课题通过对英语核心素养的解读,从核心素养的思维目标入手,结合课堂设计案例,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入手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研究听说课和阅读课中可行的策略,实现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使核心素养真正走进、融入课堂。
研究假设
以一节听说课假设,在教学设计上,以语篇为载体,遵从信息输入—记忆与理解—自主分析与评价—创新与应用的基本逻辑思维流程,将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贯穿于课程之中。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如图 1所示。
首先,通过文本听力及阅读材料的信息输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听说技能。其次,在记忆与理解环节通过教师的讲解、设问及分组讨论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思考、团队协作等能力。再次,在自主分析与评价环节通过引导设问关注学生英文思维品质的养成。最后,在创新与应用环节将课堂所学迁移至实际生活,通过异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为课堂教学注入精神内质,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创新之处
利用微课、慕课推进教学活动;通过对实验班实施教学策略,并与非实验班进行对比找到有效策略;运用大数据评价,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3.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拟用2年完成,分四个阶段进行。首先,选定教学内容,围绕英语核心素养讨论形成可行性的研究方案;然后,选定实验班级,展开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的各阶段探索培养高职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接着,分别从听说课和阅读课研究英语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最后,对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汇总,总结成果,形成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就相关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归纳和综合。
(2)实验对比法:通过对实验班实施教学策略,再与非实验班进行对比,得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3)行动研究法: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构建微课、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多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并且对于实际的效果加以研究。
(4)经验总结法: 各研究成员将课题研究的各阶段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撰写阶段性论文。
(5)大数据分析法:通过海量的数据整理,根据大数据分析相关模型进行预测性、科学性分析。
技术路线
组建由不同学术背景的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合理分工,认真学习研究国内外有关文献,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教学,运用大数据评价,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理论准备阶段 (2017年7月-9月)
该阶段主要是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本校校情及生情,选定培养大学英语核心素养所需教材,并依托教材做教学设计。讨论形成可行性的研究方案,撰写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等。
第二阶段 启动研究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5月)
选定实验班级,展开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按照教学设计完成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培养高职学生英语核心素养,通过网络空间反馈学生的四维目标,总结教学策略。撰写研究论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学生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制作微课。
第三阶段 深入研究阶段(2018年6月—2019年1月)
扩大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分别从听说课和阅读课研究英语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撰写研究论文,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理念探究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设计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第四阶段 论证及结题阶段 (2019年2月—6月)
本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汇总,进行成果总结,形成研究结题报告。准备课题结题资料,完成结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