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达方式:
记叙:沈从文《边城》【美】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杨绛《老王》、【法】莫泊桑《项链》、【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
描写:《沁园春 长沙》
抒情:史铁生《合欢树》、徐志摩《再别康桥》、老舍《想北平》
说明: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议论: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葛剑雄《邂逅霍金》、【德】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赵鑫珊《爱因斯坦与艺术》
二、表现手法:
象征(《合欢树》《小溪》)、
对比(《世间最美的坟墓》《想北平》)、
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想北平》《故都的秋》《最后的常春藤叶》)、
想象、衬托【正衬、反衬】(《故都的秋》)
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老王》《回忆鲁迅先生》《守财奴》《老人与海》)
八、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列图标、下定义、分类别、引用
九、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跨越百年的美丽》《世间最美的坟墓》)
十、论证结构:总分【总分总、总分、分总】;
分论点之间关系常有: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十一、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十二、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举要】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双关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1、指代型:找出转化句
2、词语含义题:注意答题时辨明修辞,结合语境,词性对等,表达完整。
3、短语和句型概念:句子意思+言外之意;言外之意=主旨+哲理+写作对象+情感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构 + 内容
结构: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领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领起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内容:
对象 + 特点 + 情感(或观点或主旨)
三、修辞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7、白描,就是用简括、精练、质朴的笔墨,抓住人和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它不求细致与文饰,只求神似和形像,寥寥几笔,就能写出典型的轮廓和气质。
白描,它没有浓墨重彩的铺陈,没有任何形容和烘托,更没有夸张,却准确而又传神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形象。这就是采用白描手段所取得的功效。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状物,确实能在给人以形象感的同时,增强真实感,使人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情】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原因、理由题
考虑主客观。(没有主观则为零分)
八、题干中的材料和写作对象不一致
比如文章《想北平》中主体是北平,可是题干中却问到写“罗马”等城市的作用是什么?
如所给文章题干中出现的是是“长城”,而文中却写了“北京”,那么回答问题时可以考虑的角度如:
1、并列关系【主旨一致 + 作用(增强,衬托)】
2、类比【作用:衬托 + 主旨】
3、对比,【作用:对比 + 对比作用 + 主旨】
九、寻找呼应句
1、内容,对象一致;
2、结构可能相似;
3、往往有因果关系。
十、论据
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找出论点即可。
如:引用名人一句话,问用这句话何意?回答就是为了证明观点(观点表述要具体)。
十一、写作目的/ 写作意图:
1、段落的写作意图参照前面“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全文的写作意图
主旨 + 现实针对性(如《阿房宫赋》写了秦统治者荒淫奢侈、自取灭亡的史实,讽喻敬帝要以史为鉴,节俭爱民。)
十二、小作文类(100字左右,4-5分题)
1、说明类(抓住特征,注意顺序,用词准确)
介绍人物:概括解释、优点长处、个性特点、成就贡献
介绍作品:作者、写作年代、背景、写作缘由、内容、影响
介绍物品:按一定顺序,如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等
介绍景点:地理位置、建筑格局、掌故传说、历史地位
2、描写类(对象清楚,主旨必须在文末出现,否则扣一半分)
包括:场面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根据事实,合理想象,文字中包含感情)
3、议论类(观点、举例、阐述)
对某问题的看法、建议(观点、证明)
对人物的评价(优点和缺点)
对作品的评价(观点、佐证、结论)
十三、句式的变换和效果
(一)常式句和变式句
语序正常的句子叫常式句。改变了正常语序的句子叫变式句。语序变换后,在语气上、感情色彩上和使用场合上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二)长句和短句
1、长句词语多,结构复杂,表意精确、周详、细致、严密,一般用于精确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说理论证。
2、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一般用于表达欢快、激动、愤怒的感情,渲染激烈、紧张、恐怖的气氛,或画龙点睛地下结论。
3、长短句结合,更好地表现思想的丰富多彩和感情的波澜起伏。
(三)整句和散句
1、整句,形式上整齐而匀称,表意凝重而深沉,整个句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2、散句,灵活多变,飘逸而自然,能取得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3、整散结合,语言波澜起伏,婀娜多姿,语势如行云流水,情文并茂。
(四)口语句式和书面句式
1、口语句式结构松散,短句较多,用语也多通俗口语;
书面句式结构严谨,长句较多。
2、口语句式灵活多变,通俗流畅,关联词语用得较少;书面语句式因为要求严密地逻辑性,关联词语用得较多。
3、书面语句式比较注意加工润色,讲究句子的锤炼,因而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