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I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部分对此章节进行讲解: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及知识结构
加速度是运动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比较难懂的概念之一,更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易真正掌握的概念。它是连接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的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在具体的事例中,要求学生了解“速度大”“速度变化大”和“速度变化快慢”含义的不同。同时,通过旁批提醒学生注意“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不同。用v—t图像描述运动速度变化,可以直观和形象地认识速度的变化规律。比如图线是斜线,说明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即加速度是恒定的。这对理解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的关系也是很有利的。学生通过教材设置的“思考与讨论”和“科学漫步”栏目的内容,在图像中认识变化率,可以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并进一步对图像加以理解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 系判断运动性质;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 化率三者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准确的使用加速度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能用v--t图像计算加速度的大小,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速度的变化量·变化率的联系及区别;
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 难点:对加速对的理解。在V-T图像中求加速度 斜率代表加速度的大小 以及一些特殊的V-T图像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储备来说前面已经学了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即速度,具备了探究加速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而从高一学生的思维上来说,接受能力尚欠缺,但计算能力强。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迈上高中门槛的初中学生来讲,实在是太抽象!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涉及到运动多少路程、位移,运动有多快?很少碰到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现象,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中是不会自发的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其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如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案例分析法;引导启发;分组讨论;类比法等
1·教学方法及理由作用
(1) 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2) 探究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 类比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4) 讲授法-----配演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
2·学习方法及理由作用
(1) 类比法------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易于掌握。
(2) 讨论归纳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引起兴趣,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多媒体课件
4·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启发;分组讨论;类比法等
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为了避免陷入满堂灌的误区,因此采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类比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的变化快慢: 引出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公式: , 这样能较好地顺应学生的逻辑思维规律,同时又能更大程度地给学生予主动。充分体现“教”服务于“学”,“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另外,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领悟的情况,实现同时间、零距离教学反馈,灵活地对加速度的瞬时性做适当的拓展。
四·教学过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我为学生准备了三小段视频,让学生感受:第一层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逐层深入,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视频1:播放城市中繁忙的交通夜景。
(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是有快慢和方向的,即运动物体具有速度,速度有大小和方向)视频2:观察公路上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情况。让学生知道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不同,即速度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视频3:观察火车进站的运动过程和运载火箭发射的运动过程。(让学生知道物体的速度是会变化的,速度变化是有快慢的)然后再根据教材“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起步后的运动过程”这一实例,先让学生思考,谁的速度“增加”得比较快?分组讨论从而得出以下结论:结论1、在速度变化量相同的情况下,时间用的越短,速度变化越快。结论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再提出:如何比较时间不同、速度变化量不同的情况下,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引导学生类比描述时间不同、位移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从而引入新的物理量——加速度)
1·过程框架及时间分配
(1) 新课导入(5分钟)
前面,我们刚学过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速度的矢量性(有大小有方向),并且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速度经常是变化的,比如说,我们课本中“思考与讨论”提到的(普通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启动问题)。下面,请大家针对材料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为了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物理学引入了新的物理量---------加速度,这也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讨论的课题。
(2) 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
Ⅰ﹑理解掌握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Ⅱ﹑知道加速度的公式和单位,初步理解式中各量间的关系,能应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Ⅲ﹑能理解速度大小·速度变化大小·加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3) 新课教学(10分钟)
Ⅰ﹑概念的引入[比值定义加速度(类比速度)]
公式(a=△v/△t)﹑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Ⅱ﹑加速度矢量性的讨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a的方向与△v的方向一致
特殊运动讨论:直线运动(加速/减速)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
(4) 互动探究(10分钟)
Ⅰ﹑思考与讨论
Ⅱ﹑说一说
Ⅲ﹑科学漫步
Ⅳ﹑注意旁批
Ⅴ﹑举例说明,问题解决
(5) 课堂总结回顾(2分钟)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加速度),知道它是矢量,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6) 课堂练习及作业提示(8分钟)
Ⅰ﹑讨论:课后习题(2)(3)
Ⅱ﹑作业:课后习题(4)
2·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化解。
(通过:讲解﹑讨论﹑举例﹑比较﹑互动﹑练习等深化)
2、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汽车、摩托车、旅客列车速度变化的表格。
让学生分析讨论他们之间的速度变化,引出加速度概念——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表示为a
类比: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即物体置变化快慢定义式:
加速度:描述速度的变化快慢
让学生猜想定义式:
让学生依照公式写出a的单位:m/s2,读:米每二次方秒
3、什么是速度变化量
先介绍速度在一维坐标轴上的表示;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计算方法, 再说明△v的计算。
4、加速度的方向
△v是矢量差, 也是矢量。而t是标量,故a的方向与实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研究a的方向实际上是研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用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5、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这里我会设计实例:汽车加速、减速的不同情况。引领学生小结加速度和初速度方向的关系:速度增加,a与Vo方向相同;速度减小,a与Vo方向相反。
6、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速度和加速度对初学者来说易混淆,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澄清。
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加速度大则速度大,加速度小则速度小,加速度为0则速度为0,这三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②、加速度大则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小速度变化小,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化。这三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③、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有何特点?
④、-4 m/s2﹤2m/s这三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师生互动解决以上问题。
7、课堂小结:
①、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科学概念,它不是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变化,加速度大,速度变化越快;反之,速度变化慢,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有加速度的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②、加速度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是代数意义上的正负,直线运动中只有两个方向,可用正负表示,往后的应用中为避免出错,一般规定Vo为正向;
③、 ,只是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之一,加速度的大小不由三个量决定。
8、反馈:
①、为巩固本节所学内容,留典型书面作业;
②、搜集一些变速度直线运动例子理解加速度。
9·板书设计
本章节板书设计
主板书
一﹑加速度
1﹑概念:
2﹑公式: 单位:
3﹑物理意义:
二﹑加速度矢量性讨论(方向性)
1﹑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2﹑简单讨论直线运动中的加速与减速:
三﹑物理数学方法
1﹑物理问题中数学的应用与服务:
2﹑问题转换与解决: